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节 (第2/3页)
真经》!”黄裳轻言道:“书名《九阴真经》,只是希望世人积善阴德,遵行侠义,不求天报人知,但求无悔于心!” 书目已定,黄裳返回前面,将“白骨爪”武功改名为“九阴白骨爪”。黄裳又将《九阴真经》分为上、下两卷,而那些联承武功的“浑天术”梵文语句,未放在真经最开始,也未放在最后,而是放在了上卷的最后一章。 此时,黄裳不禁又心生担忧,黄裳心道:“真经武功之高实在是令人惊叹,此经若是落入恶人手中,持之以横行天下,无人制他得住。”黄裳作此真经前便有这一担忧,此时这种担忧更加强烈,黄裳暗暗道:“必须将此经藏于一绝密之地。自己练功的洪崖山谷却是一个很好的藏经之地。”黄裳想到此,心中渐渐平静。 所有事情完成之后,黄裳写下了《九阴真经》的序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地之道,兼六合而并八荒,是故聚胜散,大整胜只单;人之道,非常道,夫得道者,大可安邦立国,利及万民,小可修习武学,健体强身。圣人著经作文,云云千万卷耳,以《道德经》为首。今世人研习经文,得立国修身之术,易也;然得武学之术,非大智慧所不能也。圣人知世人皆贪,故先智慧而后武功,以此为之,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也。 余潜习圣人之经,遍阅天下道家之书,得道之理,据理推之,得武学之术,撰而成书,名曰《九阴真经》。以此经修习武功,无论智愚,无论巧拙,皆能功力无穷,无敌天下。据经研习,气可吞吐宇宙,力可震撼山岳,动则如龙如虎,快则恍如电闪,稳若大磨磐石,柔似弱水纱绵;真经亦包含吐呐之学,技击之术,招数之法,据经习之,一人可敌万千人,一招可化万千招。余不才,然遍观武学之书,实无出其右者。 徽宗年间,魔教盛行,***纲常。余奉旨平剿。奈何魔教高手甚多,余倾力抗击,终究寡不敌众,身负重伤。余幸而逃脱,魔匪暴虐,可怜父母妻子残遭毒手。余藏身绝世之地,立誓雪此大仇。余铭记魔匪武功招数,日夜苦思破解之法,终于一日得破解之术。余思之,即若众魔匪复齐拥而上,余亦能战而胜之。 余踏出深山绝地,遍寻魔匪复仇。然令余惊异者,众魔匪皆已亡矣。余孚能料及:四十年已过哉!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喜乐悲愁,皆归尘土。”魔教之道也。今思之,亦有其理。恩恩怨怨,成败是非,皆随光阴而去,恍若烟云。世事若此耳。 余亦老矣,终究湮没尘土。然余研习武功数十载,得普天下武学之术,终不忍随余残身湮没尘土,故做此真经,分上、下两卷,收录余平生武学之术也。完此真经,余心亦怯怯焉。真经武功实令人惊叹哉,若为恶人习之,祸秧于世,余之罪过也,故将真经藏于一绝世之地。 然万物皆遵阴阳之理,所谓善之于恶、强之于弱、刚之于柔、智之于愚、难之于简,皆阴阳之理也。为善者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亦曰阴德;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亦曰阳善。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佛曰:九九归真。故此书名曰《九阴真经》,唯望世人积善阴德,遵行侠义,不求天报人知,但求无悔于心。 第三卷(本卷章目调寄“柳梢春”) 第三十回 何为忠孝(大结局) 更新时间:201219 16:21:48 本章字数:1397 终于,《九阴真经》全部完成。黄裳长吁了一口气。 黄裳又在少林寺待了几日,然后向王一叶说明了要去洪崖山谷的缘由,黄裳道:“我此去之后,便在洪崖山谷隐居,一叶兄弟即入佛门,便要安心修行。过一年半载,我还会来看你。”王一叶道:“见到大哥,我凡事已绝,我会安心修行。以后大哥就自己保重了!”两人相拥而别。黄裳又告别玄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