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6 (第2/4页)
大多得。 那么,苏菲·玛索这个美丽可人的女子,会以什么样的情况落入自己手中呢?想想都让人期待呢。虽然阿德里安这么想着,但回到酒店后他就将其暂时的放在了脑后。来日方长,不用急于这一时,要在几个月之后才开始拍摄呢。 这样的描写中世纪欧洲的电影,还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前期筹备是相当长的,光是服装道具什么的就要花许久时间制作,更不用说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在英国拍摄,还要租赁拍摄场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搭建不布景。这些细节都不能出差错,虽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至少不能阿德里安记忆中某些电影那样,制作古装电影却连什么年代该穿什么服装都不知道。 当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男女主角都已经确定了下来。本来男主角他想要邀请凯文·科斯特纳的,甚至最开始的时候还想把导筒也交给他,但是这个家伙正在为他那部注定赔钱的忙活着,所以最终还是算了。阿德里安也因此决定由自己亲自执导,至于男主角,他很快找到了个合适的人选。 这些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去做就行了,他只需要隔段时间看看汇报,然后给出意见就行了,现在还是先把手上正在制作的电影忙完再说吧。因此,阿德里安第二天就坐私人飞机离开了巴黎,然后直飞华盛顿,稍微倒了下时差后,在6月9日抵达了剧组。 这部电影只剩华盛顿这里的外景了,反战示威游戏,阿甘和珍妮的重逢,授勋后遇到了丹中尉等等,差不多几十个镜头。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放心去了伦敦,然后从布拉格、巴黎这么绕了一圈回来,饶是如此也花去了十天左右的时间。 “我从未遇到过你这样的导演,居然丢下未拍完的电影独自跑去欧洲度假,这实在太荒唐了。”汤姆·汉克斯如此抱怨道,当然,这基本上是在开玩笑。 阿德里安也清楚,所以随即开玩笑的反问:“好吧,我道歉,那么汤米,你觉得我应该怎么补偿你们?再放你们一周的假怎么样?” 说完之后,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所有人都注意,准备开拍!”虽然只花了半天时间调整,当阿德里安拿起话筒喇叭开始向人群大声呼喊时,状态立即回到了他身上。 差不多1500人左右的临时演员,在他的指挥下穿着六、七十年代的服装挤在了反省池的两边和搭建好的演讲台的前方。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放眼看去颇有些触目心惊的感觉,吸引了不少游人过来,还好周围有警察帮忙维持秩序。 只是1000多人就有这样的气势,后期制作的时候还要增加十倍左右,可以想象当年的反战示威游戏有多么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阿甘就要在电影中对越战发表确定的意见,虽然剧本上有些这段演讲的台词:有些时候去越南,一些人会失去他的双腿,一些人会回不了家,这很糟糕,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但在电影中,这里将会有个警察中途出来捣乱,拔掉了麦克风的连线,于是周围的人只会听到开头那句“有时候去越南”。而等示威行动的负责人赶走了警察,重新连接上麦克风得线后,周围的人只会听到最后一句“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很巧妙的安排,不是吗?即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主流社会上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越南战争是场糟糕的,这样巧妙的讨好两边很有必要。再说,阿甘当时作为现役军人,哪怕都知道他是个傻子,哪怕他不知道这示威到底是什么,这样在公众面前进行反战演讲也是不妥的,如此安排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惹上麻烦的可能。 这样种两边都能讨到好处的情节在整部电影中比比皆是,而且都很精巧,也难怪有人会说这是部典型的宣扬美国价值观的电影。 好了回到拍摄现场来,这样一来,在情节上未免就有些冷场,示威的人们满心想要听到些强烈批判政府的话,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听见,虽然阿甘旁边主持人听到了,也觉得他说得不错,更帮忙的调节了下气氛,但人们心中的失望依然是难免的。 于是接下来就该珍妮出场了,跳入反省池中,一路淌水向演讲台这边奔来,然后激动的阿甘也跳下演讲台冲入了水池,两人在水中紧紧相拥,如此的浪漫又是如此的意味深长——从越南战场上回来的年轻士兵和他反战的女友相遇——顿时引来示威人群的热烈掌声。 在拍摄的中途,不仅临时演员们在鼓掌,部分偷跑进来的游客也在鼓掌。没办法,从华盛顿纪念碑到反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