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过西州 天马 此马身形高大,四肢修长,身躯饱满,轻灵优雅 (第2/2页)
侧,目光轻柔。那匹马喷鼻吐息,十分不安,见到王瑗来,接触到她的目光后,更是焦躁起来。 她尽量站到与马首马肩并行的位置,试着摸上它的修长的脖颈,这匹马在王瑗的触摸下莫名的安静下来。 王瑗见它愿意接纳自己,十分高兴,甚至亲呢地抱着马脖子 ,好一会才放开,回头道: 他的马听我的话。 据说此马产自西域大宛,没想到凉州也有。 梁柔道:此马虽出自西域,但很早引进了。 王瑗回忆起来,道:正是! 孝武皇帝之时,西域大宛国知道大汉的富饶,想与大汉通好,但又因为路途遥远,中有匈奴阻拦而没有渠道。后来张骞第一次出西域时,便途径大宛,大宛国王十分高兴。到张骞第二次出西域时,便有一支副使专门到达大宛,大宛于是派遣使者携带宝物和大宛马到达长安,孝武皇帝见有如此良马,又见此马汗如血下,将它命名为汗血马,天马。 后来,孝武皇帝派遣使者持千金和金马,向大宛求取汗血马,但由于匈奴的阻扰,大宛拒绝,使者当着大宛君臣的面椎破金马,悻悻而归,中途又被大宛截杀,孝武皇帝大怒,决定攻打大碗。 贰师将军李广利第一次伐大宛时,西域各国为匈奴所威吓,不肯为汉军补给粮草,饥饿乏困,士卒只剩十分至一二,失败,欲退回玉门关,孝武皇帝震怒,不准李广利进玉门关,同时又向河西增兵十八万,向边关转输粮草,天下sao动,这次进兵,从天山南北两道并发,西域各国在大汉增兵后,十分恐惧,纷纷开门响应,然后汉军围大宛贵山城四十日,大宛降,汉军选取最好的大宛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匹三千余匹,回到长安,两次伐宛,费时四年,用兵十余万,却只有一万人返回。 在此之前,西域各国,虽然愿与大汉结好,但由于路途遥远,而且还被匈奴控制,全都依附匈奴,轻视汉朝,而此次大汉出兵,匈奴不敢阻拦,使得匈奴在西域的声望一落千丈,班师后,中亚西域各国均派子弟使臣随军到长安,而汉朝也趁机在天山南北两路设立官员,保护一路上的使者商人。从前匈奴虽受大汉打击,使得漠南无王庭,但在西域威望尤在,汉朝想与西域交往,却往往受匈奴的制衡,所以,两次大宛之战,表面上是为了几匹马,其实是汉朝和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从此,汗血马便引进大汉,更在凉州与中原的马杂交,以此改良马种,使得大汉对外战争更加无往不利,而凉州,成为了天下良马的产地,驰誉海外。太史公而对此颇有微词,四年以来的战争,从百姓的角度来讲,这无疑是一场灾难,皇帝穷兵黩武,使得天下贫困,但若无此战,之前张骞为国家攻打匈奴所作的沟通西域的成果,恐怕也要付诸东流,匈奴通过剥削西域,苟延残喘,威胁大汉的西部,匈奴在西域一日,大汉和匈奴,必有一战,而恰好通过求马此事爆发。 你们想,那些西域小国,本来就是见谁强大便依附谁,大汉皇帝想要改善国内马种,征讨匈奴,却在在西域求马被人杀了使者,没了面子,这丢得可不是他一个人的面子,是整个大汉的面子,若无作为,只会被那些小国认为软弱可欺,不如匈奴,那么就愈发依赖匈奴,不与大汉结盟,于是无论如何,也要攻破大宛,而匈奴若联合那些小国的力量,对大汉的威胁就愈大,而凉州,长安,恐怕也要连年烽火不息。 匈奴的使者来到西域,只需要持着信物,那些小国哪一个不敢乖乖献上美酒佳肴,匈奴更派驻僮仆校尉管理西域数十年,而大汉的使者前往西域,想要获得补给,却还要奉上金帛求着他们,更不用说他们依仗匈奴肆意截杀汉使,这怎么不令人气愤。 众人他们本身不通文墨,可能只略识得几个字,见王瑗讲得如此有条理,又精通国朝历史,军戎大事,还能有几分自己的见解,心中更加佩服。 零昌本来要到李冲处寻找王瑗,听闻他们正在马厩之中,前去适逢王瑗正侃侃而谈,他更是频频点头,虽然其中有一些他不理解的,但对王瑗的好感更佳了,未曾让他们发现,便独自默默离去。 王瑗领到一匹中等的马,一具马鞍以及一卷长途奔驰用来防寒的毡毯,翌日正和星汉等人在河边牧马,为它洗刷,见李冲牵着那匹汗血马而来,她遂迎了上去。 她道:你也来牧马? 不,我是来送马的。 送给谁? 你既然喜欢,我就送给你。 我?君子不夺人所爱,再说投桃需报李,我又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 我不要回报。他道。 王瑗她自认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拉拢的必要。 李冲言辞恳切:你本身就是。 ------ 休息两日(2.3~2.4),快过年了,在家里清洁大扫除,回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