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大明_第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节 (第3/4页)

已的如意算盘只怕是打不响了。对方虽然看着年轻,但既然是那般身份,那手上肯定是经了不少案子了,自然对这些手段都是,清清楚楚。自已想在他身上使出来怕是难,再一听到闻安臣还有秀才的身份,他立刻便是又矮了一截。

    须知,在大明朝最不能得罪的可就是读书人了。

    说起来,不怕他们这些官府中人的,也就是读书人了。

    在明朝,天大地大皇帝大,就数读书人最大。

    读书人享有种种特权,有了功名之后,可以不纳税,而且每月还能从官府中领取一定的禄米,虽然不多,但养活一家三四口人还是没问题的。

    寻常百姓闹事儿那叫作乱,是定然会被镇压的,而读书人闹事儿,那就叫为民请命,为民做主。甭管最后闹出多大的乱子来,一般也不会受到什么处罚。而读书人真是为民做主吗?可不尽然,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从自已的利益出发,当他们发现他们自已或者是他们家族的利益被冒犯的时候,就会打着这个幌子,开始闹事儿。

    而且天下读书人同气连枝,在万历朝前期,文官占据绝对上风,不但在面对武将的时候是如此,便是面对皇帝的时候也是极为强势,那是直接就敢破口大骂的。所以读书人的优越感也是极强,根本是瞧不起其他人。

    而民间对读书人,也是相当之尊重礼遇。他们身份确实特殊,举一个例子——寻常百姓见到县官的时候要下跪磕头,秀才只需要作揖就行了,而且通常还会给个位子坐。

    在明朝,某一个读书人出事儿,往往便呼朋唤友,找老师找同年,闹出绝大的风波来,这种事情很常见。

    而且天下读书人同气连枝,虽说内部也有派系,斗争的时候也是极狠,但对外的时候却是齐心的紧——比如说齐心一致压制武将,限制皇权,限制宦官等。

    越是大埠,读书人就越多。而这带头的衙役,虽然没亲自接触过类似的事情,但却亲眼目睹过,更是知道一位当年在府衙中呼风唤雨,势力颇大的同僚,就是因为当众羞辱了一个秀才,结果被那秀才带着一群同年围攻,把他堵在府衙门口破口大骂,一顿厮打,拳打脚踢之下给打了个半死。后来那人虽然没死,但当众受了这绝大的羞辱,心中郁郁,没两年就病死了。而那些闹事的秀才呢?一个都没处罚,这事儿便不了了之了。

    这衙役的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冲着闻安臣微微点头,伸手一引:“那还要劳烦公子跟我们去趟现场,然后待会儿一起在这里等待片刻,想来待会儿典史大人就要来了,典史大人终归是要向你问些东西的。”

    第119章 褚霸

    这衙役称呼闻安臣为公子而不称呼闻官人或者是什么闻司吏之类,显然,在他心目中,闻安臣这个秀才的身份要远远比秦州刑房司吏的身份更重要。

    其实,一个秀才的地位并没有这么高,但问题是闻安臣这个秀才实在太年轻,看样子也就是二十岁上下。他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之内中举人,想得更长远一点甚至会中进土,到了那会儿,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闻安臣笑道:“这是应当的。”

    待几个衙役把围观的百姓都给驱离,那领头的衙役便带着他们并闻安臣和赵长宁二人,一起进了巷子,很快就来到了事发现场。

    当看到那满地的尸体,四处横流的鲜血,这些衙役们也是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一个个脸色难看。

    死者足足有六个,一个个死相凄惨,鲜血几乎汇聚成了一条小河,顺着墙角往外流去。地上散落扔着一些木棍之类的武器,上面还沾染着鲜血,地上有血脚印,一行通往巷子外头,一行通往巷子深处。通往巷子深处的那些脚印显然要更多,更繁复杂乱一些。

    那带头的衙役拧着眉头看着这一切,许久之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今年快四十了,不到二十岁就承袭了父亲的位置进入他们,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西安府是大埠,人口众多,里头各方势力又是鱼龙混杂,是以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但他这二十年里头,也从未见识过这般血腥的场面。

    他仔细看了一会儿,指着通往巷子口的那脚印道:“闻公子,这是你们的脚印,是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