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京城报仇的_第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1/2页)

    千头万绪,归结成一句话:等七郎下回再来,想法子好好地试一试他。

    ——

    应小满大清早的被一阵喧闹声惊醒。

    灶台上在煮粥,咕噜噜的清香气味溢满整个院子。

    院门虚掩着,义母震惊地抱着阿织立在门边,喧闹声从门外巷子传来。随同入耳的,还有女人呜呜咽咽的哭声。

    应小满匆匆洗漱过,凑近院门看第一眼,眼角顿时抽了抽。

    好生眼熟的一顶蓝色四抬小轿……正从家门口过。

    十几名衣着光鲜的佩刀官差前后清道,护卫蓝布小轿离去。隔壁沈家娘子哭哭啼啼地追出小巷,忽地脚下一歪,险些扑倒在轿子前。

    沈家十六七岁的少年郎追出家门,把沈娘子搀扶回门里。

    巷子里众乡邻的家门都悄悄打开半扇,各家探出头来,窥探巷口动静,却无人说话。

    鸦雀无声的清幽小巷里,只有众多官差纷乱的脚步声。偶尔几声清脆镣铐声响传来,更显几分压抑。

    义母在自家门里叹息, “各家有各家的运势。祸事砸到头上啊,避都避不开。沈家娘子前两天还笑容满面的过来道谢,跟我说当家的罚俸三个月满期,家里总算能继续领俸禄了。没想到——她家男人又出事了。”

    事发突然,具体怎么出的事,出得什么事,义母也说不清,隔墙只听到沈家娘子断断续续的呜咽。

    等蓝布小轿在官差押送下出了巷口,邻居家的娘子们才陆续出门。

    四五个妇人聚集在沈家门外,都是平日里相熟的人家,开口你一言我一语地劝慰。

    七举人巷这些邻居们开口说话和铜锣巷时的乡邻大不相同,说话文绉绉的,开口闭口不离朝廷,话里偶尔还夹几句典故。

    好在天底下安慰人的套路都差不离,应小满拎一块蒸饼出去,边吃边听,站在人群外围囵听个大概。

    据说沈家这位御史上了一封奏疏,言辞大为不逊,惹怒了当朝执政的邓相公[1],人也因此获罪,大清早地从家里直接拘走。

    沈娘子倒在门边哭得止不住,呜呜咽咽道再不要做京城的劳什子御史娘子,宁愿当家的辞官回乡下教书,自己做个教书娘子。

    应小满站在人群外围,边听边咬蒸饼。

    沈御史从家里被拘走的景象着实凄凉,叫她想起大理寺里拘押的凄凄惨惨的晏八郎。旁观了一阵,手里刚出锅的饼子都不香了。

    她真心实意感慨一句,“当官的实在容易出事。”

    围住沈家说话的几家乡邻里,有个住在巷子另一头的刑部六品主簿家的主簿娘子,眼睛格外尖利,拉住两三家相熟的娘子悄悄嘀咕。

    “仔细看来人的行头。这回拘人的不是大理寺官差,是禁军。”

    “按常理来说,御史不会因言获罪,但沈家御史犟牛不识时务,非要咬住西边才签的议和国书不放。”

    “西边议和、重开马市,是邓相公一手定下的国策,皇城里的官家也赞成。这回沈御史同时惹怒了官家和邓相公……”

    原本已经驱马行出巷口的禁军校尉突然转回来一个。

    沈家门口议论的嗡嗡声瞬间一静,众人各自往四下里散。

    回转的禁军校尉却抬手一指,高喝道,“那边吃饼的小娘子,我家指挥使寻你!”

    正抓着饼往自家门里走的应小满:……?

    “我?”她疑惑地抬手指自己, “在京城吃饼又不犯事。”

    禁军校尉却已经拨转马头,不容分说引她去前方巷口。

    “我家指挥使有请吃饼的小娘子,巷口说两句话便回。小娘子请。”

    众乡邻惊讶的视线追随里,应小满走到距离巷口七八步时便停下,死活不肯出巷子。

    “你家指挥使人呢?有话现在说。我娘和邻居们都在家门口看着。”

    应家门敞开着,义母果然不安地立于门边,目不转睛紧盯着巷口动静。

    巷外墙边传来一阵轻快的马蹄声。

    一骑轻骑转过围墙,招摇出现在巷口中央。马上的郎君穿朱红窄袖武官袍,这回手里没拿折扇,坐在马背高处,自来熟地冲应小满弯唇一笑。

    “刚才远远瞧着便像你。”

    清晨阳光升上墙头,映亮了马上郎君俊朗的眉目,似曾相识的玩味笑容。

    “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应家小娘子,幸会啊。算上从前两次,这是我们第三回 见面了。”

    应小满惊愕中没忍住力道,手里抓的饼硬生生捏破了一块。

    来人极为眼熟。前几天才见过。

    赫然是她潜入城东莫干巷雁家,飞爪入院,在黑暗房里持刀威胁过的雁家二郎!

    “你?!” 应小满震惊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