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千个晨昏 第58节 (第1/3页)
“快开始了。”马爷爷说:“不知道咱们清衣巷在镜头里什么样?” “那肯定很美啊!”周茉说:“梁暮虽然人一般,但他有才华啊!”这个时候不忘贬低梁暮一句,大家又笑了。 电视播出第一个画面,又齐齐安静下来。 是祖祖辈辈生活的清衣巷,镜头从古城的车流开始,在车水马龙中拐进了安静的清衣巷。 那是一个黄昏,夕阳铺在巷子里,石板路被染上金黄。跟随自行车一路向前,最终定格在老书店。 《清衣巷志》。 开篇是巷子里面馆的热气、老人在树下读书、阿姨抱着琵琶唱曲、孩子们跑进书店、杂货铺的小东家挥着扇子、姑娘说着吴侬软语。 在一千四百年前,因水灾逃难至古城的人,在高处盖了几处房子避难,文人呼朋引伴有了清衣巷、船人群出群入有了蓑衣巷,千百年来,没变过。 巷子里种的花、种的树、陈列也有讲究。清衣巷的老书店里满是藏书、古董铺子里尽是古人趁手的老物件、面馆里是古城人最爱的那碗浇头;蓑???衣巷里的鱼铺每天下午两点的鲜鱼最肥美、雨具店里的雨披和雨鞋外地很难找出仿版,那手作的油纸伞画着孤本的画;良子巷里藏着制衣铺子、小饭庄、酒窖。 镜头闪回、切换、远近得宜,那悠长的嗓音一出,就把人带到魂牵梦绕的江南,雾气氤氲、如诗如画。 大家看得很安静。 这样的风景每天都见,可当在屏幕上看到,又是不一样的观感。清衣巷的根儿在哪里、古城的魂在哪里,第一集 讲透了,他们看痴了。 当看到文化顾问“张晨星”的时候,大家鼓起了掌。署名的事梁暮没跟张晨星商量,《清衣巷志》是张晨星一字一句读给他的,很多文史内容勘误是张晨星做的,包括很多习俗和语言,也是她教练的。 也有其他人在看,此时在邻里群里表达喜欢: “从此以后别人问咱们家住哪里?清衣巷!” “清衣巷在哪?电视上看去!” “真好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形容。” 也有人觉得可惜:“要拆了呢!” 梁暮安静听着大家的议论,他头脑里想的是:那个落叶的镜头有点失真。别人在庆祝,他已经在反思。或许这就是梁暮。 但无论怎样,这一天大家都很开心,又浩浩荡荡去了清衣巷的面馆。 马爷爷和马奶奶已经很久没回来,刚一进巷子,老人竟激动地抹起了眼泪。周茉在一边也跟着难受,小声劝着:“我们跟南风叔叔说了,如果短时间内不接到广州去,那就跟养老院打好招呼,以后没事儿我们就接你们回巷子里来。” 马爷爷摇摇头:“别给大家添麻烦了。” 老人们想的是:别给孩子们添麻烦了。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很烦乱,为了自己这点事来回折腾他们,不值得。 “我们喜欢。”张晨星说:“马爷爷帮我看店的时候,我出门办事也放心。” 等他们进了面馆,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不仅坐满了人,每一张桌上还都摆着两坛黄酒。梁暮在招呼大家坐下,萧子鹏在张罗热酒。小小一家面馆热热闹闹,满是亲切的乡音,这种感觉像几十年前的除夕,老巷的人要聚在一起吃饭。 有人起哄让导演说两句,梁暮就大大方方站起来,先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给大家鞠了全躬,这才开始说话。此时的梁暮是一个感性的人,刚刚开口,眼眶就红了。他顿下来平复情绪,手抚过自己心口,是无比的真诚。 “很想感谢诸位,不计酬劳不辞辛苦,跟我们一起完成了《清衣巷志》。谢谢!”梁暮又深深一躬,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清衣巷和古城的未来,没人能说得清:“这是我作为清衣巷女婿,送给大家的礼物。希望大家能狗喜欢。” 梁暮身上没有一点矫揉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