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7页 (第2/2页)
要等我当面回来夸你。 阿夏看到最后,嘴角翘得更高,低低地道:谁要给你做。 不过脑子里却想得是,布庄里应该上新布了,倒是可以去瞧瞧。 照旧反复看了好几遍信后,才拿起桶里的小玩意,第一个是木质的玩偶,磨得很光滑,全身彩绘,底下有个方形底座。 这是七夕当日街上都会售卖的磨喝乐,读着古怪,从佛教众神之一演化而来,多年叫着也叫习惯了。 阿夏把那小玩偶拿起,对着光瞧了会儿,从轮廓中勉强认出了这应当是她。圆脸大眼,熟悉的绿色衣衫。不过也确实是盛浔自己刻的,因为刻得着实好笑。 她笑够了,才把绑在油纸包上的红线拆开,一袋是巧果,另一袋则是江米条。 两样都是每年七夕家家必备的糕点,巧果也并非是什么果子,而是用糖、油、面粉揉出来的团子,颜色黄而透白。 上头还要刻花样,就搓圆揉长条并非镇上百姓的偏好,他们更爱在上头用模具印纹样,诸如鹊鸟、荷花苞、飞燕又或是双喜。 这巧果吃起来口感偏甜,倒是满足了小孩的口味,不过大家吃得不算特别多。更多是在七夕这日,找绳线把巧果绑起来,挂在木棍上头,要是爱俏,那就再往上栓些穗子。 至于江米条,应当算是特有的风俗,至于为何要吃,阿夏也不知晓。只知道年年今日,她娘都会做些出来,邻舍送一点,再放到街上支个摊子卖。 所以阿夏也知道如何做,这是用糯米粉做的,不过得在做面团的时候,往里面放化开的麦芽糖,这样甜味能更好得渗入。 揉好的面团,需饧段时辰才好,搓长条入油锅,表皮不能干。 干得炸下去就要裂开,得保持点湿润,还需要硬一些,不然那是在炸糯米圆子,皮rou粘连,软糯粘牙。只有湿而稍硬的糯米条,才能炸的黄胖,圆鼓鼓的,再淋上一些糖浆。 所以入口起初是甜,咬到江米条后,免不了咔嚓声,表皮炸的过于酥脆,一点都不粘牙。 阿夏吃得不算多,主要这玩意真的不能吃多,有一年吃到嘴角起泡后,她就再不敢一日尝半袋了。 也只能借花献佛,把这些送给大家尝尝,不过她爹娘都出门摆摊去了没在家,他们准备趁着今日再赚一些。 她出来后有点遗憾,她娘居然摆摊都没有叫上她,不过很快,阿夏也就全然抛开这个念头。 外头传来几声砰砰的敲门声,紧随其后的就是山桃的声音,阿夏,起来了没呀? 阿夏故意没应声,悄悄往门边走,就听见她跟晓椿说,起得太早了些,阿夏指定还没起,叫也是白叫。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