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良臣(科举) 第16节 (第3/3页)
而他也问过原因,无外乎就是朝廷垄断,然后盐商和官府勾结,所以盐价就一直低不下去。 可是这种情况却对一种人例外,那就是沿海的渔民。 朝廷实行官盐制,寻常人不可随意贩卖,不过得了许可的商人却是能参与包括批发、运输、零售在内的各个阶段的。 只不过即便如此,盐价依然高企,要想奢侈的用盐仍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是古代没有冷链运输,而沿海渔民几乎只能靠打渔为生,他们要想把鱼卖到更远的地方去,那就只能用盐腌渍。 因此,针对渔民,朝廷推出了针对性的“渔盐”。 所谓“渔盐”,即到了渔汛的时候,渔民们即可到指定的地方去缴纳船税,而相关机构则根据船只的大小分配渔盐,等渔民们捕鱼回来,他们再上报打了多少鱼,用了多少盐,然后再把没有用完的盐退回去。 可是所有的政策无论如何都是有漏洞的,只要有人想钻空子,怎么都是能钻的。 所以,有些渔民就会在打渔回来之后谎报渔获,然后再把渔盐私下贩卖。 即便一旦被抓到贩卖私盐,渔民们一样会被砍头,可是暴利使人铤而走险,所以朝廷虽抓的很严,可是这样干的人同样不少。 谢良臣刚才在地上看见的那些许白色粉末便是盐粒,那小贩在腰间悬挂水壶,想必是框中藏了盐,打的主意便是一旦遭遇查抄,便准备用水将藏在其中的盐毁去。 掌柜听见他说咸鱼,眼皮就是一跳。 他这货栈开了十多年了,可撑了这么久,生意却不怎么好,直到偶然间他遇到问他要不要渔盐的人。 这生意风险大,本来掌柜也是提着脑袋在干,正想着找机会收手,没想到才第二遭就被这小子看破了玄机。 他心中慌乱,面上却不显,笑得和蔼非常,对谢良臣道:“正是,小店刚有一批新到的海鱼,小哥要是想买,小老儿还可以便宜点卖给你。” 谢良臣见他听懂了,也回之一笑:“掌柜不必客气,我来是与你卖蕈子的,你的鱼干也不必便宜卖我,我只求我们两方都不吃亏。” 掌柜原以为他是在威胁自己,心中正发狠,现在听来又不太像了,迟疑道:“小哥说的可是真的?” “自是真的。”谢良臣拍了拍身后的背篓,“东西就在这背篓里,至于掌柜看过之后愿不愿意出这个价,全凭掌柜定夺,我父子两人绝不强求。” 既是如此,又有那“咸鱼”的把柄,掌柜便半信半疑的将两人领上了楼上客房。 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谢石头的认知,他不知道为什么前一刻还要把他们赶出去的掌柜,现在对自己笑得这么温和,而儿子则完全不像小孩,跟掌柜交谈起来,甚至隐隐占了上风。 他没开口,谈价钱的事谢良臣便自己上了。 把晒干的竹荪拿出来,掌柜见他们真是来卖干货的,而且面前这小孩似乎更像主事人,便问谢良臣道:“小哥说这是蕈子?” 晒干后的竹荪白中带点微黄,看起来更是与蘑菇没有半点相像,因为那伞盖早就不见了。 谢良臣想起前世里他哥给他说过,要把一件东西卖出去,首先就得把东西往高大上了夸,便讲起了竹荪的来历。 他先是点明了竹荪皇室贡品的身份,随后再说这东西有多难得,产量稀少不说,而且处理不及时还会很容腐坏,最后才道这竹荪味道鲜美,不仅食之益气健脑,而且有滋补奇效,是书中记载的珍品等等。 而且为了使竹荪看起来更加神秘,他还给掌柜讲了前世自己听过了一些传说故事。 比如在上供竹荪的巴蜀,当地就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说一对老夫妻一直无子,有天山林遭遇山火,两人奋力扑救,火虽灭了,可老汉却被熏瞎了眼睛。 生计为难的夫妻两人本以为以后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哪知当天夜里他们就做了个梦,梦见有神仙说,体谅他们护山有功,让本来无子的他们可以有后人送终,只要在某时去某地寻就可以。 两人将信将疑的去了,然后就发现了这种长相奇特的蘑菇,二人采回去吃下,不久后妇人就生下一子,因为那蘑菇生在竹下,所以便取名“竹生”。 后来这个竹生长大,干了很多的好事,夫妻两人一直活到一百岁都没生病,村人都说是这个竹生带来的福气,更兼后来夫妻二人死后竹生就消失了,村民便道竹生是回了天宫,所以还建庙供奉他。 谢良臣绘声绘色的讲完了故事,觉得口有点干,便端着茶喝了一口,等放下茶盏,就见他爹和掌柜还愣愣的看着他。 正想着是不是他说得太夸张了,就见掌柜双眼一亮,手一下拍在桌子上,大叫一声:“说得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