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7页 (第2/2页)
威城电影节的事?” 陆泽川挑了挑眉:“你觉得我在乎这个?” ——不在乎。 他哥二十岁暑假里用自己写的剧本拍的一个处女作就在B类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新晋导演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脚本奖」。 国际电影节一般有A、B、C、D四个类型,彼此之间并无等级优劣之分,只是方向类别有差异。 A类电影节属于竞赛型非门类电影节, 比如「威」「柏」“戛”等, 因为影响范围最广, 参与人数最多,所以最有名。 B类电影节是竞赛型专门类电影节, 有突出的特定主题, 大多数B类电影节更关注年轻导演们的作品,挖掘具有潜力的影坛新人。 陆泽川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能获得这些奖项,足以说明其能力和天赋。 在获奖之后,有媒体问陆泽川:“您以二十岁的年龄, 斩获这三大奖项,成为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奖项获得者,请问您现在有什么感想吗?” 当时还只有二十岁的陆泽川已经完全褪去了青涩, 表情冷淡, 眉眼锋锐, 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听到媒体的问话,他轻慢地笑了声。 “Feeling I feel nothing.”(感觉?没什么感觉。) “I still think it's a fool to award movies.”(我到现在都觉得给电影评奖是傻子才干的事。) 哗—— 这话隔天就被外国媒体们标粗加大放到了头条上,短短几天内就传遍了整个电影界,把一窝人得罪个干净。 没过几天,一些看不爽陆泽川这么嚣张的人就开始挑事,问:“既然你看不上奖项,那为什么要把电影送来评奖。” 陆泽川下意识转了转手中的笔,淡淡道:“虽然你们可能不信,但这次的确是家母擅自做主帮我报的名。” “不过我自己后来也同意了。” “毕竟按照现在电影界的规则,获了奖才表示这部电影获得了时代认可,才会有知名度和关注度,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 “说实话,我评不评得上奖无所谓。” 陆泽川瞥了一眼那个好事者,眼神漫不经心的,英文流利,嗓音低沉磁性。 “不过制作一部电影作品,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演员、摄影、编剧、配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不在意奖项,但是我不能不为他们考虑。” 在那之后到现在,他哥就再也没有得过一次最佳电影奖和最佳导演奖。 每次电影节,都会有外媒跳出来,铺天盖地说他哥这次「又提名了」,然后「又陪跑了」。 一连几年都是这样,那陆家豪看来,那些评审员简直就像是在吊着他哥一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