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你拿错反派剧本了_第1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页 (第1/1页)

    初夏态度坚决:母亲和我一起走。

    盛千放问楼厌:公子意下如何?

    夏夏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盛千放差点气死。一个二个,这是铁了心要和他作对。他顺了顺气,道:公子出身奉剑山庄,奉剑山庄自来最重视规矩,公子此举有拐带他人|妻女嫌疑,要是闲话传到祝庄主耳中,想来祝庄主是不会开心的。

    祝长生是奉剑山庄的庄主,这个少年再有能耐,都要受祝长生的管束。

    不知是否盛千放的错觉,提到祝长生,周遭的气压都低了下来。那白衣少年眉目阴沉,似笑非笑:这有何难,将盛家满门灭了,便再无闲话传到我师父耳中。

    悬在他腰间的佩剑,出鞘三寸,寒光乍泄,如细雪纷纷。

    气氛陡然凝重。

    放肆,盛家岂是你这个毛头小子撒野的地方!躲在婆子后面的盛老太太,听闻楼厌自报家门,拄着龙头拐杖走了出来。

    楼厌行事乖张,出口就是灭门,先前盛老太太还以为他是哪里冒出来的小魔头。既是奉剑山庄祝长生的弟子,那就好办了,连祝长生都会给盛家几分薄面,他祝长生的弟子何以为惧。

    奉剑山庄再怎么说,都是有头有脸的名门正派,这个小子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恐是有心无胆,表面张狂,欺负到盛家的头上,刚好煞一煞他的威风。

    盛老太太心里有了底,怒瞪盛千放:萧毓婉是你的女人,连自己的女人都管束不住,以后你叫盛家的脸面往哪里搁,传出去岂不是叫那等小人嘲笑你治家无方。

    母亲教训的是。盛千放连连点头。

    盛老太太年轻时就很强势,盛千放向来孝道为先,很是听她的话。奉剑山庄是个讲道理的地方,从奉剑山庄出来的弟子,再厉害能厉害过祝长生去?

    盛千放对楼厌道:老夫与祝庄主私底下有几分交情,公子既是他的弟子,不免要提点两句,公子是奉剑山庄的人,在外行走江湖,一言一行代表着奉剑山庄,应当谨言慎行。

    盛千放以为搬出祝长生就能压制住穆千玄,那是大错特错了。初夏心底暗暗发笑,穆千玄与祝长生的其他弟子不同,或许是天才的特权,祝长生对穆千玄十分纵容,原书里穆千玄血洗盛家,被告状到祝长生面前,祝长生也只是寻个盛家的错处,盖章定论,穆千玄是为民除害,将此事压了下来。

    楼厌不耐烦地压了压眉梢:少废话,叫你的一起上。

    盛千放面上挂不住,不由动怒:好个猖狂的小子,好好好,今日老夫就代替祝庄主,管教管教他的弟子。

    盛千放一声令下,潜藏在盛家各处的七十二护院一拥而上。这些护院都是江湖上的厉害角色,或犯下大事,或是高手隐退,被盛家高价收买,为盛家效力,其中不乏被奉剑山庄追捕的穷凶极恶之徒。

    盛家在外头的生意越做越大,没有自己的底气,怎能轻易立足,也正是这些人,成为祝长生发难盛家的把柄,将穆千玄血洗盛家变得顺理成章。

    七十二护院团团将楼厌围住。楼厌丝毫不见惧色,愈发亢奋,拍了拍悬在腰侧的斩春剑:别急,今日就将你喂饱。

    林愿早已被他的侍卫护住,退至角落。初夏想了想,拉着萧氏的手,蹭到林愿这边,借一借他的光。

    永安侯府的大公子,盛家总会给几分薄面,不敢伤他性命。

    场中刀光剑影,楼厌的白衣溅上血色,刺目的红铺展开,仿若忘川之畔的白骨上开出的曼珠沙华,美得惊心动魄。

    七十二护院眨眼间就在他的手下折损一半,盛老太太以为他是信口开河,吓唬盛家人的,他出手如此狠辣,方知那句灭门不是玩笑话。

    妈的,向来以讲道理著称的奉剑山庄,什么时候出了个疯子。

    她使了个眼色,命令仆从去捉初夏母女当人质。初夏早就防备着她,抬手抽出护卫的刀,提在手里:借你的刀一用。

    侍卫没有反应,因林愿早已吩咐过,初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林愿玩味地看着这场闹剧,心情很好的样子。

    初夏握刀横在身前,护住萧毓婉:谁敢动我娘试一试。

    盛家仆从都是普通人,纵使有健硕男子,初夏手中刀锋凛然,狂舞出无数残影,谁也不敢上前。

    剩下的护院再次倒下一半,楼厌切西瓜似的,切割着他们的头颅。

    盛家的女眷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四处逃窜。

    --------------------

    作者有话要说:

    第8章

    被婆子们簇拥的盛老太太,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怒极,恨极,将矛头转到萧毓婉的头上:都是你这下作的娼妇,专招些不干不净的男人,给我们盛家蒙羞,如今你生的这小孽种有样学样,小小年纪就学会把野男人往家里带,惹出如此大的祸端!你、你这是要气死老身!

    初夏正要启唇骂回去,那厢,楼厌长剑一横,斩下颗头颅,足尖轻点,血衣翩飞,如一只红色的蝴蝶,轻飘飘落在盛老太太的身前,手中薄刃抵上她的咽喉。

    盛老太太双唇紧抿,声音噎在喉中。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