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百媚千娇 第4节 (第2/4页)
这里,那女伴冷笑了一声:“咱们平日常用假发,可那都是从贫寒人家公平买卖来的,人家拿头发贴补家用,是你情我愿...如今十五娘也是无理,竟为了这么点儿事,欺男霸女,弄得人家险些家破人亡!” 杨宜君有一头光可鉴人的厚密好头发,别说是家常发髻了,就是中等大小的正式发髻,她也不必用假发和义髻。至于高大发髻,一则她年纪不大,二则她不耐烦那沉重发髻,还从没试过呢!所以她竟是从未使用过假发和义髻的。 她对于杨丽华为了一些假发,弄出这样欺负人的事,不只是不理解,更是厌恶! 原本她就对踏青会不感兴趣,眼下又被杨丽华坏了心情,更加闷闷。之后的时间都在挨时间而已,除了和几个女伴玩了些投壶、蹴鞠的游戏,其他男子的接近一概只做不知——好在面对杨宜君的时候,那些青年胆子似乎也格外小些。大多数都只远远旁观,少数鼓足了勇气靠近过来的,也是吞吞吐吐、半遮半掩,不敢开门见山,这就给了杨宜君不动声色支开对方的机会。 好容易挨过这一回,参与踏青的青年男女陆陆续续回家,杨宜君立刻做了第一拨,不等杨段和周氏他们就先走了。 回去之后,杨宜君见到外祖家的人在正院廊子下等着,就替父亲母亲问道:“近日没什么年节,外祖怎么派了你们来播州?” 周家的家仆知道这位表小姐特别得主人看重,恭敬道:“原是新的《大公报》得了,郎主让送来给姑爷瞧瞧。” 《大公报》是一份一季发行一次的‘报纸’,这当然是受杨宜君启发弄出来的...此时官府倒是有邸报,但普通人要自己去抄录才能看到。 这邸报上所书的内容往往比较简略,而且有些消息还没有呢。杨宜君在影视剧里见过报纸,自然知道这是好东西,便引导外祖父和父亲筹建了《大公报》。 因为此时有邸报这种东西,办民营报纸并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杨宜君佷容易就启发成功了。 不过,《大公报》说是报纸,其实更像杂志一点儿,厚厚一沓内容,用骑马订的方式钉成一本书的样子。里面包含了过去三个月发生在各地的政治新闻、名士轶事,甚至还有一些新出的文学作品。 《大公报》之所以三个月才有一份,主要是此时消息流通速度太慢了!虽然《大公报》有通过居住在各地的亲朋好友搜集信息,但传递信息还是得靠人力。再加上筛选稿件、排版、印刷等等,等到成品出来,很难再要求新闻有时效性。 所以,对于新闻,也是着重于讨论评议...当然,也有一些消息不怎么灵通的人士,是真的靠着《大公报》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的。 如今《大公报》的发行总有四五千份,不只是蜀中及其周边的读书人会订购,就是南方、北方的文人,听说了大公报,也有托蜀中的朋友订购,然后寄过去的呢...只不过这样就更晚才能看到最新的《大公报》了。 第8章 说是送新一期的《…… 说是送新一期的《大公报》,但来都来了,不可能真的只带一份《大公报》来,除了《大公报》外,还有周家送来的一些‘土仪’。大部分是送杨益、杨宜君这两个孙辈的,不能以金钱衡量,主要是长辈的心意。 不过这些东西不可能直接给杨宜君,所以杨宜君只与外祖家的家仆说了几句话,问候外祖父母、舅舅舅妈等人,又吩咐家人好好招待对方,然后就回自己院子了。 杨宜君回来的时候,今日看家的晴雯正和小婢女麝月一边做针线,一边闲聊。晴雯做针线的时候从箱笼里翻出一条旧年做的妃色罗裙,想了想搁到一边,对麝月道:“待会儿你把这红罗裙拿去给后头蒋三嫂。” 麝月不解道:“jiejie不是一惯看她不顺眼么,怎么拿自己的衣裙给她?” 蒋三嫂就是前几日捣练时来帮忙的紫裙子妇人,她本来在杂院里做事。因为勤快干净、性情灵敏,这才被谢嬷嬷挑到杨宜君的院子里来做内室之外的杂活儿的。虽然还是做杂活儿,但可比之前在杂院里轻松多了。更重要的是,现在能常见到主人,好处多多。 “我就看不惯她那张狂样儿,但凡做了点儿什么,都要显摆出来邀功,好像只有她一人用心做事一样。”晴雯的性情眼里揉不得沙子,这也是杨宜君为她取名‘晴雯’的原因之一,真和《红楼梦》中那爆炭有几分相似。 晴雯‘哼’了一声道:“还不是娘子那日多看了她那裙子两眼...谢嬷嬷是最了解娘子的人,一看就知道娘子是觉得仆妇穿红衫,配紫裙子,实在不好看。再者蒋三嫂皮肤不算白,穿紫色本就不好看——娘子就是这样,不喜欢不和谐的东西,事事求完美。” “谢嬷嬷让我找条裙子与蒋三嫂穿...眼下要入夏了,正忙着做娘子的衣裙,哪有功夫张罗这个,就先拿我的给她罢。”晴雯性情很烈,对人直来直往,做不来老好人。但她有一点好,并不是吝啬的人,也不在乎一点儿东西。 正说话呢,忽然听到外面院子里有动静。等到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