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Rilke-里尔克 (第2/2页)
己是在期待,还是恐惧。期待的心情好似灰姑娘即将穿上那双万众瞩目的玻璃鞋,而恐惧源自深潜在神经末梢的、不想回溯的过去。 ——因为里尔克,也曾是夏槐和鲁之杭最喜欢的诗人。 夏槐最终并没有翻到日记本的最后一面。 她不想知道Chris到底摘抄的是里尔克的哪一首诗,译者是谁,于几几年出版。 她不敢去翻开。 但此刻她却做了一个月以来,她最勇敢的事:她打开微信,消息栏下滑、再下滑,那句带着红色感叹号的话语出现了,她点进了对话框。 最后一句话是她发给备注叫“之杭”的人说,“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但这条消息并没有发送成功,因为她被之杭拉黑了。 在此之前她们打了近叁个小时的电话。 夏槐点进之杭的头像,她的朋友圈主页对她显示仍是一条横杠。 曾经不爱发朋友圈的之杭,发过很多条仅夏槐可见的朋友圈。她们是彼此的树洞,是从十二岁开始就认识的,最好的朋友。夏槐初中转学之后,她和之杭就短暂失去了联络,直到高中毕业那年,他们用同学录里留下的qq号重新联络上,即将远渡重洋的两人发现,他们竟然会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学。 更神奇的缘分在大学毕业那年,之杭申请上了夏槐他们专业的硕士,而夏槐之所以兜兜转转去了Park的实验室,是因为之杭选择了Park作为她的导师。夏槐那个时候想,漫长的博士生涯有之杭陪伴,或许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但谁也不会想到,半年后,夏槐和之杭便开始频繁起争执,直至一个月前,她们迎来史无前例的争吵,最终决裂。 起初的矛盾,源于之杭和夏槐学经历的不同,夏槐初高中念的国际学校,身边绝大多数都是外籍同学,所以很早就开始适应国外的学习与交友环境。上大学以后她很少和留学生圈子有所接触,不过这主要归咎于那个把她当成假想敌的学长老乡,她敏锐地察觉出有人在刻意抱团排挤她,因此她果断远离这些人。 而之杭就不同了,她的大学别说华人了,就连亚裔留学生都很少,因为同属于少数群体,所以大家都相互认识,尽量避免矛盾。 和之杭一起申请到夏槐他们学校的,还有一个香港同学。之杭屡次在电话中提及这个香港同学的奇葩事迹,但叁人第一次见面时,之杭却表现得与对方十分亲密。夏槐不解,之杭分明不是会虚与委蛇的人,为什么要跟一个她讨厌的人亲近。 夏槐当然不会质问之杭,她那个时候自认为她是了解之杭的,之杭可能就是看对方到了新环境孤单一人,于心不忍。可单纯如夏槐并不知道的是,人的情感总是很复杂的,例如之杭虽然讨厌对方,但她依旧视对方为朋友。 这样的认知偏成为了后来,夏槐与之杭决裂的导火索。 #6.21ft约为189.28cm #关于之杭的解密随着王同学的最后一页日记来了,因为字数太多写不完了,下章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