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第1/2页)
第九十一章 “您还是休息会,别搞坏了身子。”陈功劝他。 老大夫摇摇头,缓了缓气就站起身,说:“老了不中用。你说,我这一辈子为了啥?这人哪,不就这么点事,一辈子看病,看的习惯了,就习惯看病,习惯救命了,闲不下来。” 说完这番话,老人摆摆手,坚持继续回到岗位上。 也是同一天,陈功头一回感到神清气爽。因为一大早他就接到消息,武汉的疫情上升幅度,终于得到了控制! 这么多天的付出和牺牲,仿佛才激起第一个水花来,但饶是如此,陈功还是莫名的兴奋,多日的疲倦一扫而空。 方舱医院在这几天陆续关停,轻症患者的病情大多也得到控制。 不到6号,一个喜人的消息传出,武汉方面的疫情治愈率已经超过了死亡率,紧接着,上升率也被追停。 急着把这个消息告诉贺东,陈功即刻跑到了金银潭医院的住院部。 然而这次,他却进不去医院了。在层层封锁的医院外,陈功默然远眺,见到高大冰冷的建筑物里,仿佛洋溢起鲜活的气味。 贺东还好吗。 如今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像陈功这样的志愿者都被调离了危险的医院前线,转战后方后勤和社区防控。 他也跟随大部队,来到疫情最严重的百步亭社区附近做志愿活动。 手机里,贺东的名字静静躺在通讯录上,陈功陷入了沉思。 贺东进入危重症情况已经持续了快半个月。这期间,陈功连轴转地忙碌于后方物资的征集和调转,他动用了几乎全部的人脉关系,在海内外筹集物资,从三月初到中旬,在确诊病例下降到一万左右的时候,中央宣布口罩生产量已经稳稳控制在五万以上,全国各地的疫情也陆续收尾,复工复产率更是到了一半。 仿佛一切都随水云波散。 这天初晴,陈功抹掉额头上的汗珠,从公车上下来,见到逐渐恢复街头繁茂的汉正街步行街区上一如往常的繁华,他心情沉重。 从零点开始,陈功一直在盯着屏幕上的数字。 “武汉疫情新增人数。”从昨天,也就是16号晚上,二十四点往后,这个数字再也没有动过。 这仿佛是最后冲刺的信号,这个静止的数字,不知道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才终于停止了跳动。 这时的陈功,真比当年高考录取时的心情还要紧张,他这天特地请了个假,什么也没做,就懒懒散散地在街头,死死盯着手里的手机。 他想起这些天发生的事,又有唏嘘,又有感慨,脸上的神色变化无常。 两天前的15号,全国确诊病例已经降到了1万人。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减少,每天新治愈的病例都在上升,相应的,国内外的局势仿佛反了过来。 二月初的时候,陈功记得,美国率先断航,紧接着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的航班都终止跟中国来往。 也是受到这个影响,本来应该出国深造的唐颖唐大夫滞留在汉。 但是她义无反顾,加入了志愿者服务的行列,并且奋战在一线。 而就在昨天,国内局势稳定下来后,陈功终于有心情关注国外形势的时候,才发现,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疫情开始扩散开来。 以马云为代表的的国内访问团队和物资志愿抵达海外时,陈功忍不住感慨国家的强大。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的时候,陈功周边已经围满了人。他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已经深陷人群当中,这些人有些是熟面孔,是他帮助过的人。有些则是生面孔,脸上带着好奇。 无一例外,他们都戴着口罩。目光注视在陈功的手心里。 手机。 手机上的数字,显示着疫情的实时信息。从昨天半夜,到今天,经过无比漫长的白天,下午,在冰冷的空气里,一直等到半夜。 接近零点时刻,所有人的心弦都紧紧绷着,没有人肯说话了,连手指的动作都格外小心,留神着不出一点声响。 几乎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心脏声。 就在这样极致的安静之中,陈功听到有谁的表带发出“滴答滴答”的轻响。 他咽了咽口水。 手心里滚出了汗——这些天的付出和辛劳,在最后一刻,缓缓推动着内心的抽搐。 这天最后的一根秒针,撞向成功的波澜! 陈功倒吸了一口凉气。 “零增长!”不知道谁喊了一句。 其他人也跟着高喊出声来,纷纷叫嚷着,重复着! 这一天,三月十七号,武汉疫情头一天实现了“零增长”。陈功一直没有吭声,脸色沉闷,但是心里却鼓动地跳动起来。 终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他咬咬牙,攥紧了手。 仓促之际,他心里不是感慨,不是庆幸,更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愧疚。 毕竟,他一时冲动,从北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