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8页 (第2/2页)
蟠说道:“薛卿,这作物,你带回来了多少?” 薛蟠禀道:“臣带回来了五十石,可种两千亩地。微臣想,先在各地选几亩地试种,看看收成。如果收成好,今年的产量,够明年在大庆朝推广!” 皇上朗声笑道:“好!好!好!天佑我大庆!” 皇上平静下来,接着问道:“这作物,叫什么名字?” 薛蟠禀道:“此物在大庆朝,并无名字,请皇上赐名!” 皇上看着御案上的东西,越看越喜欢,说道:“此物其形如玉,其质为黍,就叫玉黍吧。” 薛蟠赞道:“好名字!” 介绍完玉黍,薛蟠又将其余的一些农作物和从外邦发现的一些技术介绍给皇上。等说完这些,薛蟠取出一个账簿,对皇上说道:“除了购置这些种子,臣余下的钱财,皆购置了香料等物,这是账簿。” 皇上翻开账簿,由于所带的东西还没完全卖掉,暂时估不出完全的价格。但是这上面的东西,粗略估计,此次航海,薛蟠不会赔钱,反而会大挣一笔。其所得,估计顶的上大庆一年的税收。 皇上握着账本,问道:“这海贸,当真如此挣钱?” 薛蟠说道:“确实如此。这一次随臣归来的,不仅有使团,还有商队。臣有一项提议,开放海禁,在沿海地区,建几个码头,让大庆朝人和外邦人从此处上岸,而后征收商税。单凭朝廷的船只,进行海贸,虽然利益高,但是海贸不会繁盛。让民间的商家参与进来,才能将这条商路进行下去。而朝廷既可以派船只进行贸易,也能征收商税。” 皇上思量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两年,水师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人。大庆附近的海域,基本上海盗禁绝了。而随着水师的建立,大庆沿海的国家,也顺服很多,不敢再轻易挑衅。你说的也有道理。薛卿,你先回去休息几天,然后递个奏折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石,各朝代斤两不同,此处取一石为156斤。 玉米、红薯是明末传进来的,本文红楼架空。 第117章 建女子书院 司徒澈陪着大皇子去京都之外接薛蟠和使团, 宝钗也和薛家人汇合,来到了崇文门街旁边的酒楼之上。 早有消息,出海两年的宣抚使团回来了, 还带回来了很多外邦使团,要从崇文门街上经过。京都人好热闹, 早就在街道两旁占好了位置,想亲眼看看海外的人长什么样子。 这种热闹的事情, 比三年一次的进士跨马游街更少见。 薛家人也在崇文门街的酒楼之上定了包间。她们倒是不是来看外邦使团的, 而是想早一点看见薛蟠。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