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62节 (第2/3页)
准备做服装的,那边开个服装店也蛮好。” 她的“晴月”品牌,可不能光有一家店面。 敲定了年后去看房子的事,周皓也端着一碗羊汤回来了。 钱晴自己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错就把汤塞给周皓。 “你多喝点。” 周皓酒量不错,但喝酒总是难受的,尤其二舅刚才那杯子可不小。 吃完饭一直到太阳下山,钱晴都没见钱雨回来,不由得有点担心。钱雨的处境比她是要艰难点的,开粉条厂开的扎眼,还有黄家人在一边虎视眈眈。这么晚还没回来,莫不是遇上什么事了? 凑到正在纳鞋底的大舅妈跟前,钱晴问起钱雨今早过来时候有没有什么异状。 “没有吧,早上就是看她挺开心的,把拜年礼一放,就说把倩倩先放这里,她忙完了下午再来接。” 钱晴还要追问,钱雨就回来了。她脸颊红到不行,整个人都十分兴奋。 钱晴问起她去哪儿了,钱雨悄声说道:“等咱们回去路上我给你说。” 几个人跟大舅二舅告辞,钱雨交代丁杰过完初八就去粉条厂,瞬间把淹没在小豆丁里的丁杰解救了出来。 走在路上,钱晴终于听明白了钱雨今天干嘛去了。 合着是钱雨现在算了算,她手里的钱除去开养猪场的,还有粉条厂未来一个月的材料支出,现在手里大概就是五千多。粉条还能再做一个月,按照以前的流水估计,大概还有个一万多的收入。 钱雨把养猪场托付给钱父,昨天听钱父说y市下面一个靠山的镇子里养猪养的好,让她买猪崽就去那里买。 钱雨今天是去看猪崽的,本来打算早去早回。但是她一去就发现了一个事,这个叫红山镇的小镇子上很多卖干木耳和香菇的。 一问才知道,红山镇的人靠山吃山,山里面经常能采到木耳和菇类。 钱晴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 钱雨提起来她在广播上听过的一件事:“现在不是有那种自己养木耳的吗?我听广播里说,是人家专家自己弄出来的技术,国家鼓励农户发展。你说我要是在红山镇弄个养殖木耳香菇的小厂行不?” 钱晴实在是不能理解她姐的开厂情结,离婚才几天就想着要去开第三个厂子了。 “那倒也不是不行。” “就是吧,姐,人家专家弄出来的技术,还不知道推广开没有,你这是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得先把技术弄到手啊。” 钱雨仔细想了想:“那我就去试试嘛,不成就不成。但我觉得人家都上广播了,总不至于是哄我。那个专家我也记着名字呢,姓赵,在咱们省大。我过完年就去学校里找找人家,能行就试试。” 这种菌类养殖属实是触及到了钱晴的盲区,她下意识望向周皓。 周皓:“可以试试,咱们国家原先养殖菌类就是原木砍花的办法,把适宜生长菌类的树砍了,等着上面长菌。后来又是椴木打孔,在树上打孔,再加上一些配出来的营养成分,促进长菌。现在听说国家已经在研究新的方法了,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最新的技术。大姐要是想做就去问问。反正养菌类的时间周期要比养猪快多了,一般一两个月就能收第一茬。” 钱雨听周皓这么说,心里更是坚定了想法。 粉条厂看似挣得多,那也就是今年头一年,等到下半年时候,别说是刘家村,周围几个村子只怕都要动起来。粉条作坊一个都不会少,到时候还有没有这样好的生意就不一定了。 至于养猪场,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样,但想来这个生意就是有的赚也难做,光是一年份看不到回报就挺让人糟心的。 养菌类就不一样了,现在做这个的不多,她要是做起来了,短时间内这个技术壁垒就能保证她这两三年的利润。 钱雨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离婚之后让她想起这些年在婚姻中消磨的时光就让她心里过不去。她总是觉得自己要再快一点,再努力一点。 **** 正月初四,周皓独自一人去了北山镇,等到了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初五一大早,随着“破五”的鞭炮声响起,周皓又去上班了。维修队的排班就是要保证在过年期间也要有人留守。 钱晴睡了一个大觉,被隔壁声音吵醒的时候还晕乎乎的。 隔着一道墙,王华的声音尤为刺耳。 “万真真,你是不是有毛病?我现在辞了厂里的工作,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