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穿越)_分卷(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60) (第3/3页)

琐事需要他来决定。

    除此之外,叶瑾声还在起草另一份计划,是有关瓷器的。

    他将自己所知道的瓷器知识整理了出来,又去市面上买了许多的陶器和瓷器,确认了现在瓷器的烧制水平,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比如,如果要烧制后世人所熟悉的那种瓷器,瓷窑内的温度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至少,一千度往上是要的。

    再然后,不同的瓷釉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也是不同的,叶瑾声对此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记忆,所以,还是需要熟练的陶瓷匠人一遍遍地尝试。

    除此之外,给瓷器上瓷釉,那些釉料又该往哪里去找?

    在叶瑾声前一世的瓷器发展历史上,不仅仅有本地出产的釉料,还有一部分釉料是从西域传来的,比如苏麻离青。

    别的都好说,寻找这些釉料,却是一个大问题。

    .

    陶和瓷经常放在一起说,实际上,这两者之间,也有着完成的传承关系,说瓷器是从陶器中脱胎而出的也不为过。

    除了釉料,烧制瓷器所需要的瓷土,其实和陶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只不过后期,瓷窑改进,温度更高,原本的陶土在高温下,里面所蕴含的不同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逐渐变成了大家司空见惯的瓷器。

    .

    瓷器发展的最初,烧制出来后就是陶土高温成结后的颜色,非常单调,大部分呈现青色,搁在叶瑾声的眼里,说一句粗糙也不为过。

    但是,从陶器到瓷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在瓷器出现之后,瓷胎的原料和加工就没有多大本质的变化了,世世代代瓷工的精力主要致力于釉质、釉色和彩绘工艺的提高,并不断推陈出新。

    .

    不过,和瓷器的辉煌成就比较起来,叶瑾声的前一世,古代人民对于玻璃就不怎么重视了。

    从出土的一些玻璃制品来看,玻璃并未进入实用领域,大都是以玻璃珠子的形态存在,作为佩饰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叶瑾声也曾看过科普,中国古代的玻璃,与大部分人常规认知里的玻璃是不太一样的。

    .

    根据出土文物的验证,从全世界来看,古埃及是最早发明玻璃的国家,是以石英砂烧制而成的钙钠玻璃。

    但是,在玻璃尚未传入之前,国内本土就已经烧制出了另一种体系的玻璃,成分与古埃及所发明的玻璃不同,是自成发展的独立体系,属于铅基玻璃。

    现代又有一种硼玻璃,耐火耐热的性能更好,而这种玻璃,在古代的时候,也有匠人尝试烧制过,在炼丹术著作《金华玉液大丹》中就有一个有趣的琉璃药配方:琉璃药,用铅黄华(即黄丹)半斤,加硝二两,硼〔砂〕二两,大火扇作汁。

    只可惜,这种玻璃未曾发展开来,此后的岁月里也逐渐失传了,究其原因,是硼砂这种物质产自蜀地,交通不便,极难得到。

    与瓷器的发展对比起来,古代玻璃的发展堪称缓慢。

    追究古代玻璃技艺落后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国内很早就发展出了极为精湛的制瓷技艺。

    在古代,瓷器的造型加工比较容易,便于大量生产;瓷器强度较大,不易破碎;又不致因骤热而爆裂;其原料也简单而价廉易得;艺术性也远高于玻璃制品,因此减少了人们对玻璃的需求和兴趣,于是影响了它的发展和进步。①

    .

    但,饶是如此,叶瑾声还是想要玻璃窗。

    叹了一口气,叶瑾声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头疼啊,不知道这一世,硼砂这种物质会出现在哪里。

    按理来说,不同的化学矿物的发现地点应该有些规律,但是叶瑾声是真的不懂这些专业知识。

    叶瑾声慢慢思索着,制作普通玻璃的技术并不难,虽然玻璃的实用性无法和瓷器相比,但是用来做窗户却非常合适。没人能拒绝透光绝佳的玻璃窗。

    就算这普通玻璃烧制出来后只能用来做窗户,实用方面比不上瓷器,也没什么问题,毕竟造价便宜。

    .

    在纸上又写写画画了好一会儿之后,叶瑾声终于停笔,长舒了一口气。

    回头再整理一下,按照难易程度列出来个前后,一样一样地来解决。叶瑾声喃喃着,伸了一个懒腰。

    但下一瞬,叶瑾声就感觉自己的腰上贴上了一个温热的手掌。

    玄玠?

    是我。谢青珣的手上,正力度适中地帮着叶瑾声按摩着腰部。

    叶瑾声舒服地眯起了眼睛,忍不住又伸出了自己的腿,可怜兮兮地道,我的腿也麻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