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页 (第2/2页)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这轻飘飘的几个字里面其实蕴含了无数生活在黄河两岸人民的血泪。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是先辈们一步步抗争数度决堤的黄河的努力的结晶。 尽管这个时期的三爷因为每天的忙碌cao劳而变得黑瘦,脸上也因为风霜的摧残显得老了几岁,但是五儿却觉得这是她看他最顺眼的时候。 认真工作,心怀天下的人她讨厌不起来。 第71章 新人 你怕什么?我又不是母老虎 不跟着三爷一路实地考察五儿可能都无法切实体会到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苦!可能一场雨, 成百上千个家庭就会因此毁了。 不只是黄河流域,往南走的淮河流域现在也因为大大小小的水患导致沿岸的百姓受灾,农田被淹, 地里欠收,市面上米价粮价高涨。 他们一路南行,三爷就一路发旨截留漕粮救灾。果然是大爸爸,亲自出手效率就是高, 沿路所遇到的问题都飞速被一一解决。 从宿迁到到高邮一路上就散了十万石米粮用于各地救灾, 稳定当地粮食价格, 改善百姓生计。解决了缺粮的燃眉之急之后, 三爷又下旨调了十万石漕粮贮藏在扬州和淮安以备不时之需。 听说今年这种情况还不算特别严重, 百姓苦熬一段时间过了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总归还是能找到条活路的。 所以看三爷虽然每日里也是忙着调度资源到处救灾, 但是心情也没差到愁眉苦脸的程度, 气定神闲地开会、下旨。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比五儿要淡定多了。 听说以前大决堤、大范围洪涝的时候情况还要更加悲惨。朝廷很难及时救助到所有的地区,而且如果受灾面积大,灾难比较严重的话, 朝廷也是无力去救的。 所以当时百姓背井离乡,卖儿卖女,为奴为婢比比皆是。 南涝北旱, 北方要是遭遇到连年的大旱、蝗灾而导致绝收闹饥荒到话,受灾百姓的悲惨程度不下于遇到洪涝决堤。掘草地、啃树皮、吃观音土, 甚至是让人一听就毛骨悚然的易子而食的事情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更别说遇到地震、瘟疫、战乱,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清朝自开国起至今倒是没有听说过哪里发生了这些恶□□件,五儿没有翻到记录。不过也有可能是即使发生了,也被当地官员死死捂住不让传开。 在没有互联网络的时代, 信息传的播影响因素太多了。就算是皇帝也有可能被地方官员蒙蔽。 但是明朝的时候这些灾难可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是有历史记录,清楚明白地写在了纸上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