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秩序_第123章 海参,我们的海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海参,我们的海参 (第2/2页)

个一尺宽的地方可以躺着,但如今,却不得不轮流着躺了:一个人躺着的时候,另一个人只能蹲着,等人家躺到了两个时辰了,再换个个。

    甲板上,是不让上去的,说是外面风大,怕发生意外。除了每天里固定的轮流时间,大家可以出去透口气外,一千多人就只能挤在这上下三层的船舱中。默默等待。

    时间很难熬,但国人都习惯了忍耐。当然,也有忍不住的,自顾自的说起了自己的经历,这么一说,原来大家都同是苦命人,不由又觉得亲近了几分。

    船只在海面上飞速的行驶,以移民们从未见过的速度前进,他们甚至看到,自己的船将其它的船只远远的甩在身后,许多人不由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而这时的海面上,也经常会遇到各国的商船,甚至军舰:有日本的、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象姜秋秋这种经常在这一带打渔的渔民们就会发现,以前别人的大船根本当自己的小渔船不存在,撞翻了也就撞翻了,如今却发现,人家看到自己这挂着美国、西班牙国旗的船队的时候,甚至会远远的鸣笛致意。

    不由对自己的北美之行又多了几分信心。

    在春寒渐渐过去,绿色开始染上山头的时候,船队驶近了海参崴。

    如今的海参崴,已被收拾一新。

    哥萨克的尸体不知被海浪冲向了何方,俄式的房顶,也被改成了汉式的。

    时间很紧张,来不及全部拆除,但童华东说了,要想办法消除一切沙俄在这里的痕迹,因为这里,本来就是我华人的地方。

    以前杂乱的房屋,如今也被重新规划了一新。陆续有逃走的汉人回到这里,从当局拿下五十一百不等的土,开始了他们在当地扎根的农耕生活。

    “鱼,好多的鱼,”船刚驶近海参崴近海海域,孙二柱、姜秋根就大惊小怪的叫道。

    “这算什么,要是再往北,那儿的鱼更多。”陈志成不屑地咂咂嘴。

    “真的?”不止孙、姜二家,其它的渔民亦围了上来。

    “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陈志成凛然道,可随即又有些黯然下来,“可这片地方,以前都是东洋人,沙俄的红毛鬼子在这里打渔,我们的汉人跑到这里打渔,不是被他们赶跑,就是被他们抓起来,帮他们捡海参,捡贝壳,无数人,就死在这片海滩上。”

    哥萨克人对汉人的残忍,可是有人和他们说起过。

    “凭什么,凭他们这样对我们,大清的官府,就不来管这里么?”孙二柱立即就气极了。

    “呵呵,满清的朝廷?他们早就不把这里当作大清的土地了,”陈志成一声冷笑。

    “为什么?”不止孙二柱不解,大部分人都不理解。

    “因为,这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因为我泱泱中华,人杰地灵,地大物博,有着广阔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送这么一片土地给人家,不算什么。”

    随即语气不变:“再说了,你们现在看看,你们自己还算是满清的人么?满清不但不会管你们,不杀了你们就烧高香了吧。”

    众人不自然的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在大洋岛的时候,他们都被强制性的理去了那丑恶的鞭子,说是长头发里容易藏病菌。大家都怕旅途中死掉,接受了。

    “不行,这么好的渔场,随便撒一网下去,就是几百斤鱼,不能便宜了外人了。他们大清官府不管,我们自己来管。”陈志成吃惊地看到,木讷的姜秋根,这回竟特别的豪气干云。

    “是的,我们也不去北美了,我们就在这里安家,这里的鱼是我们的,这儿的海参也是我们的,不能便宜了外人了。”其它的人亦异口同声地表态。

    移民们开始秩序井然地登岸,童华东这时正好出现在码头口上。

    “老兄,不用你来挖人了,他们自己都说了,他们愿意留在这里帮,不走了,你该满意了。”

    “真的?”童华东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

    “不信,你问赵大哥。”陈志成指了指身后的赵文礼,闪身上了岸。

    赵文礼肯定的点了点头:“是的,远舫号,一共两千零三人,全部留在海参崴了,只是,小童你小子,你准备了那么吃喝的了么?“

    “有,绝对有,一定管够。”童华东高兴得一蹦三丈高,狠狠的抱住赵文礼,大嘴就差贴近赵文礼的脸了,“赵老大,你真的是太可爱了。”

    赵文礼摸摸自己已经有了些日子没有刮胡子的脸,恼怒道:“滚,你和别人可爱去,我可是纯爷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