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_第5章 不沉之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不沉之舰 (第1/3页)

    22发穿甲弹,1枚鱼雷,这就是“塞德利茨”号在过去的十几个小时里所遭受到的打击,要知道它不是标准战列舰而是一艘“拥有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机动能力”的战列巡洋舰。英国舰队中的“不屈”号、“玛丽女王”号、“无敌”号也都是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的战列巡洋舰,可没挨几枚炮弹便被击沉。“塞德利茨”号的吨位只比它们大几千吨,但优越的装甲、出色的设计以及良好的损管让它顽强的坚持下来。

    位冯.劳伦茨上校没有拒绝张海诺留在预备指挥室的请求,他还让舰上的军医官——那和一般的医护兵绝不是一个概念,替张海诺仔细检查了伤口并重新更换了纱布。张海诺觉得这位上校和“海诺”之间的关系和不一般,应该是什么亲戚之类的,但他又不好问。在吃下一片止疼药之后,他静静的坐在指挥室的角落里看着军官们各自忙碌。

    虽说“塞德利茨”正在掉队、舰长斯特兰塔.冯.格拉夫仍重伤昏迷,可张海诺在这间指挥室里看不到半点儿恐惧或者失望,那种镇定和从容的气氛让他暗自赞叹不已。

    什么叫做优秀军官团队?这就是标准的优秀军官团队!

    “舰首水线的破口又扩大了?别慌,我马上让卢克从后面调一台水泵过去支援!”

    “4号炮塔弹药库清理工作完成了?太棒了!汉斯,我会替你申请勋章的!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让你的人再坚持一下,鱼雷舱的修理工作现在急需人手!”

    “整体左倾6度?别慌,勒尔,先稳住情况,倾角每增加一度立即向我报告!现在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注水量,明白吗?”

    “11号锅炉必须关闭?那好吧,特伯德!但尽力维持剩下的锅炉,我们得保持至少这个航速,这是我们返回基尔的唯一希望!”

    看着稳坐指挥台的冯.劳伦茨,张海诺既羡慕又崇拜,一个副舰长就能做到这种程度,想必那位经验更加丰富的斯特兰塔.冯.格拉夫少将就更棒了吧!正是在20世纪头初,由冯.提尔皮茨伯爵领导的德国海军前所未有的强大,他们拥有一流的船舶设计师、一流的造船工人以及顶级的造船设备,而海军官兵的训练同样正规而刻苦。没有人否认大英帝国海军的数量优势,但在军官和水兵这个因素上,第二帝国时期的德国海军显然比他们更加优秀!

    这时,张海诺不禁要想,自己的“前身”,也就是海诺.冯.芬肯施态因准尉,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勤奋?睿智?顽强?亦或是相反的性格?还有,他在这艘战舰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见习军官?航海官?还是担任其他特殊职位?

    可惜的是,张海诺并没有继承这位海诺的任何思维和记忆,至于旧身体和新思维之间会不会产生某种形式的排斥,他更是不得而知。但也有好消息,经过刚才那位军医官的检查,张海诺知道自己身上的伤基本没有大碍,只要不出现严重的伤口感染或者其他什么意外情况,三到四个月内就能完全康复。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海面上的光线渐渐有了些变化,那弥漫在海面上的雾气正在消散,但放眼望去只有一艘“塞德利茨”号在孤零零的缓慢前行,四周安静的可怕。黎明看样子即将到来,而天亮之后呢?英国人会发现这艘战斗力全无又没有护航舰只的德国战列巡洋舰吗?如果那样的话,他们将轻而易举的将“塞德利茨”捕获或者送入海底。

    又假若“塞德利茨”号真的支撑不住自行沉没?

    张海诺从一些低阶军官脸上看到了这种担忧,他虽然知道历史上“塞德利茨”号最终有惊无险的返回德国并在不久之后修复,但他现在对此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也许历史上的海诺.冯.芬肯施态因直接因为重伤而死去了呢?根据时空理论,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可能在历史的主干上发出一支分支,而这分支最终将走向何方,没有人能够预料!

    “上校!上校!‘菲特烈大帝’号发来电报!”戴着蓝黑色短沿军帽的军官从门外冲了进来,兴奋的大声喊道:“公海舰队已经安全回到德国!”

    “万岁……”

    这位于后舰桥的预备指挥室内顿时一阵欢腾,但凡没有受伤的手臂都被举了起来,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胜利一般的笑容。他们知道,只要公海舰队顺利返航,德国海军就仍将保留着击败对手的实力和希望。

    张海诺静静的、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些纯朴的德国军官们,面对强敌,德国公海舰队全身而退完全可以说是一场战术上的胜利。然而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下去,英国人将继续牢牢掌握海上的战略主动权,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实力居世界第二的德国海军将静坐港口直到战争的结束,最终在轰轰烈烈的彩虹行动中尽数沉入海底。若干年后,尽管纳粹德国的铁蹄成功横扫西欧,但是他们的海军却再也没有真正崛起过。

    “诸位!”冯.劳伦茨上校挥挥手,示意在场的军官们安静下来。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有6个小时我们就能见到威廉港港口的灯塔了!但是,这将是我们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6个小时,我们可能会碰见英国人,也有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