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名侦探夏贵妃 第70节 (第2/3页)
秦姝对于大魏百姓而言,是又好奇、又痛恨,好奇的是她绝世无双的美貌,痛恨的是因她的美貌,招来北燕大军南下,致使王朝险些倾覆,江山一片血染。 百姓们在这场战乱里失去了亲人,加之秦姝的祖父秦啸叛国罪坐实,这份倾国倾城之美变成了罪恶的源头。 “老臣截下卷宗后查实,这秦氏户籍乃伪造江南读书人家,也不知当时是哪个身居高位的人为她打的掩护,竟让这祸国殃民的女人潜伏帝都这许多年!”薄尚书越说,语气越是激烈,激愤道,“若非因此女,我何至于大魏裂土至今,何至于酿成‘洛郡屠城’,何至于日日为北燕所威胁?若要本官说,一经查实,此女当凌迟处死方可告慰我大魏父老!” ……也不至于吧,再怎么说,秦姝也只是个弱女子而已。 年轻官员们觉得薄尚书说得未免过分了些,但为怕落人一个‘不忠君爱国’的口实,也只得暂时坐观形势。 闻人清钟却叹了口气。 薄尚书这一套忠君爱国说无往不利,可惜遇上了“前半月的陛下”。 京官当久了,大多有一种感觉——前半月的陛下唱黑脸,后半月的陛下唱白脸。 封琰耐心地听薄尚书放完屁,道:“问案之前,朕先说几条——” “其一,大魏裂土是因为先帝昏暴,十几年前朱明在北国起事时,秦姝还只是个小娃娃;” “其二,朱明想打大魏,无非是想要师出有名,莫说秦姝,就是换只母猪,也能挂在旗杆上打过来。洛郡屠城之事,名为替啸云军报秦国公之仇,实际上是断啸云军后路,让他们与大魏彻底结仇,就不会再有叛离之忧;” “其三,你说因为秦姝之故,大魏日日为北燕所威胁……你是刚从哪个坟包里跳出来的,今年是什么年份?谁威胁谁?” 薄尚书一噎。 确实今非昔比了,三王乱时的北燕的确是强横无比,但末期就被封琰揍回了北燕,还险些奇袭燕都成功。 如今两国实力对比就更不用提,短短几年,大魏的军事、钱粮、人才全面中兴,现在害怕开战的是北燕,不然也不会答应把那西陵公主送来了。 他刚才那么说,岂不就是在嘲讽皇帝是个像先帝一样没用的东西? 一股苦水泛出来,薄尚书道:“老臣绝无此意,只是心系江山,先天下之忧罢了。” 封琰总算体会到了夏洛荻的感受。 叫你交代案情,你说一车废话,谁叫你抒发思想感情?搁那写檄文呐,想写去翰林院混啊。 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有机会就把这个刑部尚书外调,面上仍是说道: “那就别说这些花里胡哨的废话,刑部论事要言之有物,这一次朕饶你,没用下一次。现在,说案子。” 第71章 秦氏 泰合九年, 朔北侯朱明叛逃北国,占据北国三十二州,立国号为燕。 魏皇封逑本欲多次讨伐, 无奈各大拥兵的藩王先后以朝中有jian佞之由行割据之实,其中赵王封迁、韩王封述先后于泰合十年入京, 软禁失去军权的魏皇封逑,但谁坐天子位, 双王相持不下。大魏的内乱使得新立的北燕用短短几年内站稳了跟脚, 拥兵三十万,意图一雪前耻, 隐有虎视鲸吞、改朝换代之势。 彼时大魏朝廷常有守将隔江谩骂朱明凭媚上而窃国, 北燕民间也颇有微词。便有谋士献计说:如今大魏镇国公秦啸膝下有一对不世出的佳人, 以才貌雅闻于天下,陛下不妨以取此双姝为名,否则便挥师南下以取之。燕强而魏弱,大魏朝廷若应下, 便是与守卫两国防线镇国公秦啸结仇,等同自毁长城, 倘若不应,我北燕也刚好师出有名, 此之谓一石二鸟之计。 北燕使臣到得炀陵,将此事昭告于大魏,若逾期见不到那二秦姝,便要挥师南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北燕下的离间计, 但仍有偏安派认为不过是两个小女子罢了, 交出去便交出去了, 换得大魏安宁才是至为紧要的。炀陵商议了两日, 便一连三道诏令催促镇国公秦啸写家书将秦姝带来炀陵等候处置。 秦啸接令之后并未从命,一来是他年纪大了,两个孙女都是心头rou,打心底不愿将年幼的孙女交出。二来,便是这些诏令说不准到底是谁发出的,毕竟赵王、韩王如今软禁天子,多半乃叛臣与鹰犬所定,非出自于正统,双姝去了炀陵保不准是个什么下场,为了维护他们的面子被毒死也说不定。 如是这般一拖二拖的,北燕便已经沿江布下二十万大军,便有谣言说秦啸不是不想献出双姝,而是想留着做秦家向北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