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9) (第2/3页)
身上还有气力,他站起身走动,脚镣声铛铛作响。 笨重的脚镣咔嚓一声解开,越潜下船,身后陆陆续续有奴人下船,他们沿着河岸慢吞吞行走,勾着身,弯着腰,个个累似老狗。 等奴人全部上岸,百夫长揣好镣铐的钥匙,士兵拴紧大船,拿走木桨,船锚等物,一并返回军营。 奴人劳作一天,空着双手返回他居住的破旧茅草屋,带回一身伤痛。 士兵远去,受管制的奴人此时才有几分自在,他们三五成群低声交谈。 去年秋时,从云昌县运来一批云越人,活着抵达的总计三十四人,都是青壮,用于补充苑囿奴人的数量。 其中一名叫樊鱼的越人和越潜相熟,两人住得近,年纪相仿。樊鱼年少个高,一直充当桨手,干着最痛苦的活,遭着最大的罪。 樊鱼走着走着,突然停下脚步,低身检查自己正在流血的脚腕,他从路边揪下一把草药,揉碎,糊在流血处。 那是脚镣磨破了皮rou,流出的血液。 总不见好,每每刚刚要结痂,又会被脚镣磨出血来,反反复复。 同样戴脚镣,越潜的脚腕已经不流血,不过能看到旧疤痕。 疼痛使樊鱼呲了呲牙,愤愤不平道:天天给人戴这么沉的玩意,双脚早晚要废。 我们要是残废了,他们有什么好处。没人捕鱼,没人划船,有什么好处!樊鱼心中愤懑,他双腿疼得难受,满肚子牢sao。 越潜淡语:他们不缺人。 奴隶源源不绝,这批所剩无几,会再输送来一批。 樊鱼猛地抬起头来,那神情似错愕,似惶恐。 两人不再言语,走回居住地,返回各自居住的草屋。 浍水北岸的茅草屋自去年秋时增加了好几座,去年新增的屋子,在现在看起来也是破破烂烂,又矮又小,整体风格倒是很统一。 天未亮下河捕鱼,还得运送鲜鱼去都城,来回程充当桨手,到天黑才得归家,这样的劳动量,正常人哪个都吃不消。 越潜的脚步仍是稳健,他长得瘦,但体力比常人好,韧性足。 越潜走进草屋,往火塘旁一坐,舀水猛喝,他听到常父在身后说:我发了点麦芽做糖,你尝尝。 麦芽糖。 对他们这些奴人而言,是难得一见的美味。 常父递来一只粗陶碗,麦芽糖只有碗底薄薄一层,光是看着它,就生出口泽。 伸出手指往碗中一沾,含进口中,甜味四溢,回味无穷。 这种与苦难生活对立的甜,甚至令人感到脆弱,越潜只尝一口,把碗推给常父,说:你吃。 自从四年前苑囿换了一名新虞官,奴人被允许在水畔种植稻麦麻豆,只是耕作面积仍旧不大,而且收获时,总会受到守囿士兵的剥削。 今年,常父和越潜种植的是麦子,长势极好,绿油油一片。 常父慢慢品尝,即便吃得很慢,那点甜味还是没能持续多久,很快消失在舌尖,意犹未尽。 未几,他搁下碗,看向在火塘边大口嚼蒸菜,喝鱼汤的越潜,说道:又该是夏猎的时候了,这一年一年,过得真快。 曾经身边这个小子只有十岁,现在都十七岁了,虽说长得瘦但个头高,完全是副成人的模样。 七年前,两人一同被俘,常父还以为越潜没遭过罪,年纪又小,恐怕活不长久。 没想到,这小子命真硬。 常父捶捶自己因劳累过度,留下顽疾的老腰,也顾不上为自己的衰老感伤,反而在想自己一把老骨头埋这里不可惜,这小子人生才开始,委实是可惜了。 一大盘蒸菜很快被越潜吃去大半,他放下竹箸,拿起碗,给自己添碗鱼汤,食物都不是什么好食物,吃糠噎菜的生活,也早已习惯。 越潜眼皮也没抬,说道:是该过来了,我去把竹笼收收。 每当融国的王公贵族到苑囿打猎,士兵对苑囿的巡逻会加强,在打猎季节到来前,越潜需要将竹笼回收。 借着夜色,越潜进入林中,他回收三只竹笼,竹笼空荡,也不是每次都能带回食物。 越潜把竹笼藏进屋后的柴草堆里,心中并不发愁,他水性极佳,和常父的食物要是不足,他会在夜间偷偷下河捞鱼。 鱼就在家门口,不捞白不捞。 他始终不是个守规矩,惧怕鞭子拳头的奴隶。 越潜爬上床躺着,抱住双臂,准备入眠,常父卧在草屋的角落里已经睡去,打着鼾声。 夏日的夜晚炎热,门窗大开,林中的鸟叫蛙叫声不绝,越潜难以入眠,在脑中回想他划动木桨,前往寅都码头送鱼,沿途一路的见闻。 啾唧! 一只鸟儿落在窗上,快活地叫唤,山林中食物充足,有大量的野果、昆虫,它填饱了肚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