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页 (第2/2页)
考这个问题。 她正想着,电话又响了起来。 这次打电话过来的是陈先生。 “叶英,我这边已经收到货了。” 事实上,在叶英回到宁县做大梦想家之初,陈先生就已经收到了货。 而最近这几天,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把利益最大化。 薯片在香港销售的很好,找了一个熟悉的女明星做代言, 当作礼物送人, 很快薯片这个并不新鲜但携带足够方便的小零食就热销港城。 电影院里的零食窗,薯片永远是卖的最好的那个。 甚至于一些小饭馆茶餐厅都进了薯片,毕竟能赚钱卖啥不是卖呢? 陈先生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香港,为的是讨论这一零食的销售问题。 光靠香港远远不行, 港澳东南亚甚至东亚的日韩,他都想拿下。 至于欧洲和美国, 那两个大市场他也想拿下,尤其是美国市场, 消费潜能巨大,不拿下太可惜了些。 在公司里开了两次会, 倒是有些想法,但陈先生还是和叶英说起了这事。 “您要是想拿下美国市场的话,那走到西海岸或者经过巴拿马运河往东海岸去倒也还算方便, 比往欧洲那边去倒也便利许多。” 毕竟不需要经过那么多的海峡,意味着减少了过关费用。 陈先生的确有这个想法,“如今美国已经把一些工业往外迁,他们国内生产成本到底是高的,倒是不用担心有太大的竞争,可如果真的有竞争对手,我们还是得做好准备。” 怎么准备呢? 比起国外的自动化生产线,国内还需要工人cao作。 不过即便如此,成本也是便宜的。 海洋运输本钱低。 所以如何打造出一个最富有竞争力的点呢? 叶英想了想,“那我们还是加快玉米油的压榨研究,这样的话能一来能降低成本,二来可以打造绿色健康口号。” 薯片本身就是垃圾食品。 虽然说它绿色健康跟开玩笑似的。 但只要能拿出证据来就行。 陈先生一时间也没想出太好的办法,“那行……” “对了陈先生,能不能麻烦您一件事,我还有个想法。” 陈先生笑了起来,这个比自己小女儿还要年轻的姑娘太过于客气了些,“什么,你说就是。” “我在想,我们也可以丰富口味研究,只不过美国人的口味是什么,我还真说不好,这可能需要麻烦您来调查了。” 这倒是让陈先生觉得又找到了新思路。 口味。 他出身内地,自然深知口味的区别。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