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_东厂观察笔记 第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厂观察笔记 第58节 (第1/2页)

    易琅的小手轻轻捏着杨婉的肩袖,“我会长大,也一定会听先生们的话,为百姓谋福,他为什么不等着易琅长大呢。”

    “嗯……”

    杨婉有些哽咽,“可能是他觉得自己老了吧。”

    说完,低头看向怀里的孩子,“殿下,如果你是你父皇,你会杀黄然吗?”

    易琅沉默地点了点头。

    杨婉浑身一颤,怀中的易琅有所察觉,忙抬起头。

    “姨母你怎么了。”

    “没有……奴婢有些冷。”

    易琅解下杨婉的斗篷。

    “给你穿,姨母。

    杨婉接下易琅递来得斗篷,半晌无话。

    武英殿的第一夜,养婉始终没有睡着。

    她坐在榻边,给易琅讲了几个小的时候,外婆讲给她听的睡前故事。

    到了后半夜,易琅才渐渐地睡安定了。

    杨婉坐到灯下,试图梳理当下的这一段历史。

    贞宁十三年年初,蒋婕妤生下了皇次子易珏,皇帝将蒋氏册为贤妃,厚赏其母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历史上关于宁妃的记载,就只剩下只言片语了。至于黄然这个人,历史上没有具体记载。但这也就能从侧面证明,易琅并没有因为黄然的醉行遭受实质性的惩戒。

    那么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转折呢?

    杨婉握着笔,什么也写不出来。

    不过,日子还是要过。

    那毕竟是年节里,整个皇城的气氛并没有因为皇长子被锁禁而有丝毫的改变。

    正月初三这一日,蒋婕妤生产,诞下了皇次子,贞宁帝为他取名易珏,册封蒋氏为贤妃,内外命妇皆入宫道贺,乾清宫连日大宴,就像把易琅忘记了一般。

    锦衣卫的千户每一日都会来讯问。

    讯问时杨婉不能在场,只能在院子里候着。

    讯问时易琅坐在东面,两个千户西面而立,所问的事,每一日几乎都是一样的,无非黄然的言行,以及他平日所讲课程的内容。这还不是最令人难受的,从初三那日起,贞宁帝下令,讯问时,易琅不得东坐,要站立答话,锦衣卫讯问的问题,也从黄然身上,转移到张琮,杨菁等其他讲官和侍读身上。易琅有的时候,一站就是整整一日。

    他还太小,很多话没有顾忌。

    因此,因为他的某些表述,在接下来的几日之间,文华殿内除了张琮之外,其余几个讲官,全部下狱待罪。

    易琅知道以后,逐渐变得沉默起来,可是他的沉默却引起了贞宁帝的震怒,初七这一日,贞宁帝下旨申斥易琅,代行申斥的官员走了以后,易琅却跪在原地迟迟不肯起来。

    杨婉走进去,将他从地上抱起来,他也不出声。

    杨婉哄着问了他好久,他才说了一句,他有些饿。

    “吃面好吗?”

    杨婉说完这句话后,自己都有些无奈。

    易琅咳了一声,没有回答。

    杨婉只好蹲下身,拉起他的手,“姨母只会做面,你先垫一垫,再一会儿膳房就会送膳了。”

    易琅这才点了点头。

    “好,我吃面。”

    杨婉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哽得难受,却还是尽量对着他笑道:“那你坐着看一会儿书,姨母去给你做。”

    “好。”

    杨婉看着他坐到书案前,这才关上门,一边挽袖一边走向院里走。

    炉子还没有点燃。

    她忽然想起自己根本不会烧炉子,一时之间气得竟然想给自己两巴掌。

    笔杆子和锅铲子,打一架,谁赢?

    杨婉目前希望锅铲子能赢。

    她认命地抹了一把脸,逼着自己点燃火折子,明火一下子窜起老高,吓得她下意识地丢了火折噌地站了起来。

    刚退两步,却见一只手替她捡起了火折。

    “烫着没有?”

    杨婉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像一阵过林的细风,珍重地拂过枝叶。

    杨婉鼻腔里突然冲出一股酸潮的气。

    “你站远点……”

    “啊?”

    邓瑛将火折熄灭,有些无措地看着杨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