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案重审_第3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页 (第1/2页)

    洪述祖之所以建议唐绍仪不要就任,背后实与赵凤昌之秘密运动有关。在清廷任命唐绍仪继任邮传部大臣次日,即九月初六日(10月27日),赵凤昌即向唐绍仪发出如下密电:

    大事计旦夕即定,公宜缓到任。如到任,宫廷闻警迁避时,公须对付各使,杜其狡谋,以报将来中国,同深叩祷。昌。(初六午发)[112]

    所谓大事,当指起义推倒清廷事,或指南北议和事;缓到任,是指要唐缓任清廷邮传部大臣;将来中国则指推倒清廷后之中国。十月初一日(11月21日),洪述祖密函赵凤昌:

    草拟清帝退位诏稿在洪述祖看来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事情,为此,他将当时所用砚台命名曰共和砚,请人以篆书刻砚上,落款云:壬子十月观川居士属陶心如篆并刻。观川居士即洪述祖,陶心如指书画家陶洙。又在砚背左侧刻以隶书云:辛亥九月,砚得,主共和诏书起于此,勒铭左侧志忘。中华男子洪述祖。[119]可见洪述祖极以此事为荣耀。

    宣统三年十月十九日(1911年12月9日),唐绍仪作为北方议和全权代表,自北京出发南下,在汉口停留约一周后到上海,与民军代表伍廷芳等议和。张国淦作为参与和谈的湖北代表,与唐绍仪等同行到沪。关于双方谈判情形,张国淦有如下一段记述:

    伍、唐同乡老友,共和主张,又同在一条路线。有赵凤昌者,曾在张文襄幕,与伍、唐俱旧识,有策略,此次革命,活动甚力。赵住上海南洋路,伍、唐遂假其寓所,每夜同往聚谈。在议场时,板起面孔,十足官话,及到赵处,即共同研究如何对付北方,以达到目的。赵参与密议,且在沪久,革命党人及江浙知名人士,尤其张、汤等,皆能联络。据魏宸组告余:所有和议中主张及致北方电,俱是夜间在赵寓双方商洽,精卫(汪兆铭)与本人常到彼处,皙子(杨度)则未参加,而袁内阁与唐,亦先有秘密私电往还,均从促成共和着手云云。[120]

    此段记述没有提及洪述祖,但据《亚细亚日报》载:唐绍仪以和议至沪,洪以旧识,日造唐之门献策,唐颇采纳。[121]与赵凤昌、洪述祖均极为熟识的刘厚生在《张謇传记》里亦写道:唐绍仪在上海议和时,赵凤昌参与机密,述祖常至凤昌家中,效奔走之劳。[122]可知洪述祖亦南下参与了和谈。之前洪便参与赵、唐之间的秘密联络,此时又参与和谈,亦是可以想见之事。

    南北议和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任国务总理,向内务总长赵秉钧推荐洪述祖任秘书。而据洪述祖1917年在上海租界会审公廨所供,他1912年上半载在前总统袁世凯处为随员,下半年在内务部为秘书。[123]又供称:内务部共有秘书官四人,职任并无大小,同于是年六月十四日接到命令,其时我尚兼充总统府内务部顾问。[124]1918年接受京师高等审判厅讯问时,洪述祖再次提到,他从南方回到北京后,系经袁总统介绍,令其为内务部秘书,并委为总统府顾问。[125]总统府聘请顾问都是有记载的,但从目前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