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页 (第2/2页)
苒条件反射似的又给他递桶牛奶。
向行笑了,问:“昨天有人烦你么?”
简一苒:“有啊”
“卧槽”,向行坐起来:“人呢?”
简一苒:“就是你啊”
“......”
耸耸肩,向行又了趴回去,补个觉。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语文答疑课,不知道讲到什么了,语文老师点名:“向行,你起来背一遍。”
向行愣了一下,背什么?
他一边左右前后的瞄,一边慢吞吞的起立。
“《荆轲刺秦王》,诀别”,右座的罗仁提醒他课文名顺便带着前两个字:
“太子,太子”
李老师:“你是他陪读还是侍卫啊?”
“要不你替他背。”
罗仁不说话了,把脑袋低下去。
向行也不知道是讲什么怎么还聊到高一的古诗词了,考试考过好几遍,他还有点印象,站直,慢慢背出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江水上...”
“至哪儿?”,李老师打断他。
向行陷入了自我怀疑:“...至江水上,不对么?”
教室内开始传来低笑声。
李老师:“行,你爱去哪儿去哪儿,接着背。”
简一苒没忍住笑出声来,又立即低头。
向行看了她一眼继续背:“既祖,取剑。”
“取什么?”,李老师又问。
“剑...剑啊,他不是要去刺杀秦王吗?”,向行觉得自己对这一段的课文理解得还挺好的,他又说:“荆轲把剑藏在画里了,才混进去的。”
李老师:“拎着那么大柄剑往哪儿混,这要是让你去刺杀秦王你连咸阳宫都进不去”,
“使者向氏藏剑于画,显而易见,左右既前,斩之。卒前不得见秦。”
“要真是这样课文短了你们学起来也省事儿是不?”
全班哄笑。
向行挠挠脑袋,也笑了,李老师见他那样叹口气说:“人家那是用的匕首,小的容易藏,都别记错了。”
“多大的画才能把剑藏下。”
向行回嘴习惯了:“我觉得江山社稷图可以。”
李老师拿起粉笔头朝他撇了过去:“继续背。”
“高...”,向行刚背了一个字又被李老师的粉笔砸中,他没懂:“啊?”
“啊什么啊,我刚都被你弄蒙了,取剑又取匕首的,人家那是取道,上路的意思”,李老师叹口气:“你可真行”
“哦,取道”,向行又背:“高渐离击鼓”
李老师:“击什么东西?”
“鼓啊,送行”,向行回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