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6节 (第2/3页)
上莫斯科的时候,由潜艇上的舰长、政委和大副三人投票决定是否使用核鱼类反击。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苏联船只离封锁线越来越近,屏幕上已经清晰可见对面船只上的旗帜。米方军舰上拉起了战斗警报,刺耳的鸣叫声中,所有人坚守在战斗岗位,随时准备开火。 白宫里面,空气中的弦拉到了紧绷的状态,办公室里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里里外外围着各种专业人士,大家都屏声静气,没人敢发出一点声响。 硕大的屏幕上,代表苏联船只和米国军舰方位的亮点,正在一毫米一毫米地靠近。 所有知道米国核武器发射密码的人都在念叨着:0000000。 8个0,这就是米国核武器的发射密码,超过20年不曾变更。 这个密码流程甚广,也许,就连当时的勃列日涅夫也知道。 全球的媒体关注事态发展,无数的闪光灯聚焦着两军的前进路线,无数双眼睛盯着代表船只的亮点。 镜头前方的记者早已严阵以待,信号机前面、电视机前面、收音机旁边,无数的人在捕捉每一个细小的信号。 掌握按钮的人如此之多,万一哪位谁一时敏感,哪怕呼吸重了一点,手指在按钮上轻轻一碰,这个世界瞬间将变得完全不同。 这一刻,是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接近核战争的时刻? 谁也不知道。 当世界的注意力被小小的古巴外海吸引的这段时间,没有什么注意到,在遥远的亚洲大陆,两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 1959年,基建狂魔四处修路,终于启动了通往连通青藏的铁路大动脉。 印三被触动了敏感神经,民族主义起来了,当权的尼赫鲁被骂成是卖国贼,当局被在野党骂得狗血淋头。 印三内政有三宝:印巴冲突、宗教问题和中印边境问题。一旦国内有事谈不拢群情激昂的时候,执政者或是军方就会祭出这三件法宝,屡试不爽。 朝野上下日益膨胀,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为了重整支持率,尼赫鲁在外交场合变得越来越强硬。 身为乖巧听话“奶牛”的印三,在国际上一向受欧美喜欢,更同时获得苏米两大强权的支援。 得意忘形的印三,连连开始了非常奇特的cao作,不断往争议地区派出部队,甚至越过国境线跑到华国哨所背后去修建哨所。可是诡异的是,这些人居然都不携带重型武器。据说是当时的军方准备切断来自华国腹地的补给,迫使华国部队撤离敏感区域。他们从来都不觉得华国会真的出兵,自持占主场优势而得意洋洋。 1961年,二号首长专门造访印三,试图通过和谈方式坚决争议。 没想到,印三朝野上下一致不同意。 和平谈判破局,按照文岚的秘密信函里面重要事件列表,华国开始了第二方案的准备工作。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是老首长经过反复权衡后,在1950年进行抗美援朝时提出的著名论断,也是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战略构思。不管是朝鲜战争,还是对越反击战,都是这个思路。主动出击,重拳出击,然后快速结束,一次性把对方的气势打没,遏制住对方的军事冒险行为,为国内发展经济换取和平的时间和空间。 如同1950年米国智库对华国的认知一样,印三也一直认为自己掌握着主动权,华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与之一战。所以,他们才会对华国的警告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一意孤行。 但,另一侧,早在1961年,在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刻,上层形成了共识:要把印三那只蠢蠢欲动的手狠狠地打回去! 铁路修起来,公路建起来,大炮运上去,战略物质准备起来。 海陆空,各显神通。有部分物质甚至通过海路送到印三海岸,然后再转运到了西藏。 从6月起,华国不断调动各方兵力,积极备战。 总参谋部,沙盘上,代表双方对决的彩旗轮番变换。 文岚后来匿名捐赠的末日饼干系列,关氏兄妹捐赠的敏感物质,宝安那边私下送去的军需食物,连同其他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