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如意门闯六零年代_第8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节 (第3/3页)

000公里以外的莫斯科,距离斯大林格勒更是只有区区几百公里。

    对此,赫鲁晓夫极为恼怒。

    可惜,苏米两方的军事实力差距明显,米国一直占据上风,苏联一直相对克制。

    这一切,从1957年苏联成功试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r-7起,局势开始发生变化。1961年10月,苏联正式完成了导弹r-16的飞行试验。此后,苏联在古巴动作频频。

    到了1962年7月,米国得到情报,说是苏联正在古巴修建中程弹道导弹基地,并把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运进了古巴。

    古巴距离米国的迈阿密只有300多公里,古巴北部距离米国佛罗里达半岛只有217公里,进得几乎没有时间做出反应。经过推算,苏联一旦在古巴发射导弹,便可以轻松地直接轰炸整个米国本土。

    这好比赫鲁晓夫拿着一把打开了保险的高杀伤力武器,直接顶在肯尼迪的腰间。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米国动用了一切力量,试图查个水落石出。

    于是,各种间谍、情报、民间消息,四处乱飞。

    侦查与反侦查,忽悠与反忽悠,明里暗里各种较量。

    到了9月13日,肯尼迪还告诉记者,苏联运到古巴的东西不会对米国安全产生威胁,赫鲁晓夫不会铤而走险。

    但,暗地里,肯尼迪依旧派出了高空侦察机对古巴进行了侦察。

    而之前,赫鲁晓夫就曾兴奋地向国防部长表示,这行动就像“将一只刺猬扔进米国的□□”。

    10月7日,古巴总统在联大上语出惊人:“如果我们收到进攻,我们必会用强大武器进行反击,这种武器强大到我们都不想轻易使用它。”

    10月14日,例行任务侦察机拍回的照片被送到了中央情报局。

    古巴北部和西部,原本茂密的森林忽然变成了平地,田野上出现了大量工程设备,公路从密林深处延伸出来。

    “这些是弹道导弹基地!”

    “中程弹道导弹,射程1900公里,能够打击到华盛顿、休斯顿和圣路易斯等重要城市。”

    从这一天起,古巴导弹危机正式拉开了帷幕。

    10月16日,肯尼迪在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所有的人一致认为必须采取行动。

    至此,各种民间传言,正式翻上了台面。

    民众开始陷入了恐慌之中。

    这一点,文岚踏入教室,便明显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学生。

    往常那几个明显不太看得起外来移民的同学,一个都没有出现。那些据说家里从政的、议员的儿女、大富豪家族的继承人,早就递了假条。只有少数不为所动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清楚情况的严重性,还是像文岚这样并不害怕,总之,他们照旧出席。

    但,到了下午2点半,学校里面的孩子几乎全部被接走了。

    学校外面,接人的大小车辆,把道路塞得水泄不通。

    文岚提着食盒,背着小书包,慢慢悠悠地拖在队伍后面,优哉游哉地往外走。

    旁边,身为住校生的高年级学生也提着行李,慌乱无比,心急火燎地往出口赶。

    看来,能够读私校名校的人家,都有自己的门路,没有几个人没有相关政治渠道的。

    司机昊哥小跑着赶过来,接过文岚手里的东西:“小格格,老爷子说最近局势不太稳定,让您暂时不要回学校了。泉叔也已经赶过去接凤眠小姐他们了,今晚可能会稍微晚一点才能回来。”

    车子经过超级市场,那里的停车场停满了车。

    从超级市场里面出来的人们,手推车里高高地堆满了各种食物和生活用品。

    凤眠等人全部被接了回来,两栋楼的房间都住满了人,就连院子里也是闹哄哄的。

    知道历史走势的文岚,一脸的平静,与其他人惊慌失措的样子成了鲜明对照。

    不想也做不到假装惊惶的文岚,除了必要的活动,其他时间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面。

    第二天早上,文岚在一众不可置疑的眼神中,依旧踏上了上学的路途。

    只是,情况似乎越来越恶化了,各种阴谋和传闻满天飞。

    一路上,清晰地看见大小商店里面都挤满了人,百货商店里面被抢购一空。没有买到东西的人们,惊恐万分地看着空荡荡的货架,不知所措。有些人更是忍不住掩面哭泣,哀求旁人分一点点食物。与此同时,喝醉酒瘫倒在路边的人,也日益增多了。

    听到低价求购的电话,金老爷子翻着最近几天的报纸,犹豫不决。

    文岚摸摸地回屋掏出自己的存折,递给了负责采购事宜的龚叔叔:“只要价格合适,有多少,帮我买多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