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页 (第2/2页)
来当了王爷,也不曾忘记恩师。 摄政王褚慕卿得知探花郎韩子箫乃是恩师韩铭德之后,多少有些照顾。一日下了朝后,还专门请他到府上,亲自教授在朝廷的为官之道。 有了当今皇上的重用和摄政王的情面,韩子箫在朝廷为官的这小半年混得如鱼得水,就是比自己官阶大一点的官员也要敬他三分,这让同为三甲的状元郎和榜眼分外眼红。 朝堂上,年仅十八岁的皇帝褚瑞宏端坐龙椅之上,玉阶下文武百官分立两边,俨然有序,文官之首便是摄政王褚慕卿。 吏部侍郎吴方出列道:“皇上,靖安连续两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听闻今年开春以来,靖安依旧滴雨不下,百姓错过农春耕,如此下去,怕是靖安百姓今年还得靠着朝廷的赈灾粮过活。” 褚瑞宏思索片刻,开口道:“那依爱卿之见,靖安久旱之事该如何解决?” “回皇上,微臣以为,靖安连续三年大旱,耕地废弃,长此以往,必定成为荒芜之地。倒不如开凿运河,引水灌溉,免去后顾之忧。” 褚瑞宏听后十分赞同,“爱卿说得十分在理,朕也有此想法。”看向文武百官,“众爱卿可有异议?” “皇上,臣以为不妥。”说话的正是摄政王褚慕卿。 褚瑞宏一听是摄政王出声,心中多有不爽,随口问了句,“摄政王觉着哪里不妥?” “开凿运河引水工程浩大,少则三年五载,多则十年八年,远水难救近火,这是其一。其二,现今西北战事未平,国库急需填充,开凿运河劳民伤财,国库无力支援。” 褚瑞宏忍住心中的不爽,道:“朕以为,开凿运河之事完全可以交由靖安百姓,靖安百姓成千上万,朝廷征用为劳役开凿运河,按月发放粮食衣物,以保他们及其家人温饱。如此一来,待运河开凿成功,引水灌溉,百姓便可丰衣足食。” 褚慕卿冷声道:“靖安地处长江以南,往年雨水充沛,只近两年大旱,旱情不会一直延续,皇上可有想过,待过了旱情,这运河要作何用?” 褚瑞宏张了张口要解释,但不知要说什么,便干脆道:“那以摄政王来看,靖安久旱之事朝廷只需拨款赈灾,其他事情一概不理?” “臣并非此意。” “那是何意?” “臣以为,与其让百姓坐等朝廷赈灾粮,倒不如让百姓暂时移居他处,由官府接济,安排灾民开垦荒地,一来拓宽我朝耕地,二来能增加来年当地赋税。待靖安旱灾好转,再迁回去。”褚慕卿道。 褚瑞宏还没说话,立即有臣子出来说话,“陛下,微臣以为,王爷所言极是,就当今这个形势来看,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