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集 (第1/4页)
1、书房 日 赵抃正在考虑办学之事,毛彦志匆匆进来…… 毛彦志:“抃兄,奏状已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送去朝廷,只等皇上恩准,这也算为江原百姓办了一件好事。” 赵抃没有回应,却说:“偌大一个江原县城,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学堂。”他长叹一声道:“教育是百年大计,耽误不得。可是……”他沉默着踱了几步…… 毛彦志知道赵抃的心思,却默默地望着他…… 良久,赵抃道:“刚刚,清点了一下县里账目,库银捉襟见肘。办一所学堂谈何容易。” 毛彦志点点头:“首先得要房舍,到哪里去找?” “是啊,”赵抃道:“府衙只能腾出一间,实在是杯水车薪,再说所处位置也不合适。” 毛彦志重重地点点头:“只能去置买一处房舍了……” 赵抃道:“置买一所像样的房舍,手头这点库银哪里够。”他沉思片刻道:“我想找主簿杨瑜,他是当地人,陪我在县城找一找,或许能找到合适的房舍。” 毛彦志点点头:“此人不错。” 2、一组短镜头 (旁白):“次日,赵抃携同主簿杨瑜,两人开始奔波于县城大街小巷……” 街上,杨瑜带着赵抃边走边寻找房舍…… 房前,赵抃和杨瑜在与一位老汉询问,只见老头连连摇头…… 旧院,保正带赵抃、杨瑜走进一个破旧院落里,赵抃一看全是断壁残垣,无可采用…… 巷里,保正带着赵抃、杨瑜穿过一条小巷…… 路边摊,赵抃与杨瑜坐在路边摊大口大口吃着四川小面…… …… 3、衙门 日 赵抃和杨瑜正在商量找学堂房子之事…… 杨瑜道:“赵大人,数日来你我已把江原县城的大街小巷都跑遍了,可是就找不到合适的房子……” 赵抃安慰道:“别急,再找,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想总能找得到的。” 杨瑜真诚地:“赵大人,不用找了……” “为什么?”赵抃疑视着他。 杨瑜道:“我愿意捐出祖传下的房舍。” “这,这怎么行啊?房舍是你个人财产。”赵抃连连摆手:“不行,不行。” 杨瑜一听,急了,马上说:“要么就买吧,折个半价。赵大人,你就别推辞了!不然,这学堂何时能办起来呀?再说,让我为家乡教育事业出点绵薄之力,也是应该的。” 赵抃沉思了良久,只得点点头。 4、厅堂 夜 傍晚,毛彦志和赵扬、赵抗正等着赵抃吃晚饭。此时,赵抃开心地走了进来,便说:“房舍问题总算解决了!” “哦,是在哪里?”,毛彦志问。 赵抃道:“杨瑜把自己的房舍捐出来,我没有同意。后来,他折了半价并说为家乡教育事业出点力。我想也在理,再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合适房子怎么办?我就同意!” 三人异口同声道:“太好了!” 赵抃道:“杨瑜又陪我去看过房子,非常适合办一所漂亮的学堂,这一来难题就解决了。”接着,他又对毛彦志说:“彦志,房子折算后,还差一些银两,先把我们的银子给垫上。” 毛彦志回应道:“是。” “四哥,得给江原县第一所县学堂起个名吧?”赵扬对着赵抃问道。 “我早就想好了,就叫‘江原县学’怎么样?”赵抃道。 “好,好,”众人一起赞成。 5、江原县学 日 赵抃和杨瑜、毛彦志来到筹建中的江原县学堂里,十多个人正都在搬桌子,板凳,打扫和清洁卫生…… 杨瑜兴奋地说:“赵大人,江原有史以来第一所县学堂终于创办起来了。” “是啊,”赵抃说:“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譬如怎么把一些爱读书又读不起书的普通百姓孩子拉进学堂来上学。”说到这里,赵抃对毛彦志说:“彦志,通知老汉朱春旺的小儿子,叫他来上学。” “好,明天我去一趟通知他。”毛彦志说。 赵抃又对杨瑜说:“县衙还要去张贴告示,招来学生。” 杨瑜点点头:“我已经在准备了。” “同时,县衙还要张贴告示,以优厚的条件聘请有识之士前来学堂给学生授课……”赵抃吩咐道。 杨瑜说:“我也联络一些同学,他们听说江原办起自己的学堂都愿意来当教师或兼课。” “好呀,”赵抃说:“我也会尽量抽出时间,每个月亲自给学生授一天课。” “谢谢赵大人!”杨瑜感动地说。 赵抃又对杨瑜说:“学堂的事你要多费心了!” 杨瑜连声道:“遵命,遵命!” 6、书房 夜 烛光下,赵抃正在备课,赵扬、赵抗也在诵诗阅经…… 赵抃对两位弟弟说:“你们也要好好读书,赵拊前些日子也来信告慰,望你两要有出息。”他长叹一声道:“哥小时候读书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