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气流量的导演之路_第1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页 (第1/2页)

    在场的另一位嘉宾楼明德对陆鸣的说法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说道:“伍建义和陆鸣一来一往,其实表现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就像陆鸣说的,其实你已经处于这个场景中了,你是没有办法抽离的。

    实质上电车悖论这个话题有无数人讨论过成百上千次了,伍建义提出的这个看法是非常东方式的观点,或者说是非常中国式的观点。我们相信‘缘’,有时候会觉得好像那五个人站在那里就是他们的命,命数已定,我就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就行了,我不应该主动参与其中,逆天改命。可能不太准确,但多少是有点这个意思在的。

    如果你去看西方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你就很少能听到伍建义这种观点,因为他们很自然地觉得我出现在这里,就一定要做些什么。其实这种差异你从影视剧里也能看出些苗头。美国大片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有了超能力或者知道了什么了不起的秘密,拯救世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他/她的肩上,他/她经过一番挣扎,成功拯救世界,这是非常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那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开始涌现出一批商业大片,也讨论拯救世界这个命题,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编剧更倾向于合作,是依靠一群人的力量来做成一件事,这个一群人甚至可以是全人类,全人类为了一个目标而向着一个方向努力,这也是很打动人的,对吧?其实这个点就非常有意思。”

    反方马博远又抛出了一个观点:“我会选择继续往前开,是因为我觉得如果我是那个站在侧轨尽头的工人,我并不愿意牺牲自己,去拯救五个与我不相关的人。”

    正方佟可欣马上诘问道:“那如果你代入这条轨道尽头的五个工人呢?你难道不希望被拯救吗?”

    马博远的回答很干脆:“不会。因为我觉得牺牲别人来救自己很不公平,所以即使我是那五个人中的一个,我也不会。”

    佟可欣对此的评价是:“马老师的看法很理想化,其实不到那个场景,你是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当时会给出的反映的。我还是认为大多数人如果处于那个情况下,会希望被拯救,想要活下去是每个心理状态健康的人的本能,涉及生死的问题人不一定能以道德原则来衡量。”

    陆鸣在这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先暂时抛开‘如果你是五人中的一个,希不希望司机救自己’这个问题,我们看一下马老师的表述逻辑。您表达的观点其实是你代入别人的角色,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想,然后你推人及己,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但现在就是你在做决定,不是吗?为什么要从别人的角度来看?”

    负责镇场的楼明德又下场参与讨论了:“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