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第2/3页)
匆匆赶出。 萧幼清将其抱上肩舆,“走吧。” “启。” 文武百官着朝服等候在大庆殿外。 “你们说这官家的病到底好没好啊?” “大内消息严密,谁知道呢。” “官家洪福齐天,定是好起来了的。”群臣们紧张新帝的病情。 旋即还有一些大臣担忧道:“这都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官家了,官家的病,太后也不给准话。” “这正旦朝见,莫不也是太后替着出席吧?” 而后便引起一阵惊动,右侧的武将穿着同样的朝服,但议论者极少。 一阵改时的鼓声响后,殿中侍御史便引群臣入殿序位于大庆殿左右,瞧见御座旁另设了一把椅子后一切就都明了了。 ——挞!——皇城司传来鞭笞声,内侍走至大殿门口呼传,“皇太后殿下、皇太子殿下至!” 朝臣们端着笏板,低下头,朝堂之上皆有殿中监的御史察看班列,遂不敢胡乱言语。 萧幼清抱着孙子跨入殿门从人群中间走过至西阶登台,一切礼仪照旧,跪拜以及进献颂词。 文武百官搢笏而跪,“皇太后殿下千秋,皇太子殿下千秋。” 朝见之后卷班出殿,朝臣们摸着膝盖前往更衣之所将朝服更换成公服,至时辰后返回大庆殿赴春宴,“我就知道肯定是皇太后。” “虎毒尚且不食子,亲儿子的皇位也要把持吗?” “上次见官家,”同侧行走的官员摇了摇头,“气色就不是很好。” “不应该啊,官家正值盛年,为何就在这几年突然病了呢?”不少文官心里打着算盘,皇帝正值盛年,而皇太后年事已高,就算把持朝政,总也有归还的一日。 “...”官员行走的道路被人挡住,旋即纷纷抬手躬身,“见过鲁国长公主。” 卫如华身侧随着一众女官也有门下省的言事官,听着这群官员的议论本就不悦,加之称呼后更加不满,“诸位官人可瞧好了,本府穿的可是紫金鱼袋的公服。” “...”几个识趣的官员便笑着连忙倒戈道:“见过卫府尹。” 卫如华背起手冷瞧了一眼,“诸位同僚有这等闲工夫于背后嚼着不甘心的舌根,不如好好审视一下自己过去一年是否为国为君尽忠以及是否替百姓做了什么,整日在朝堂上呈口舌,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呢?” 几个大臣相顾一视,旋即躬身道:“谨遵相公教诲。” 卫如华便领着人从他们身旁略过,走了几步后又停下,“人活一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为后世忧还是为眼前活,我想,诸位同僚都是有家室的聪明人,也要为他们多想想才对。” 大臣们被她的话震慑住,连连躬身道:“下官等谨记。” 等拉开了些距离之后几个官员便上前将长公主夸赞了一番,卫如华摸着额头,“他们都是些趋炎附势之人,等着官家理政恢复高皇帝在位时给予文官的好处呢,但最重要的...”她将紫色的袖子抬起,“还是这玩意儿。” 御厨房的膳食已经备好,十余位头戴向后曲折幞头身穿紫圆领窄衣的膳徒右手托着一只食盒,上面盖着绣龙的黄色盖子,左手则拿着一条红色的刺绣手巾。 “进膳!” 十余人拖着食盒列成齐整的一排从御厨房出经凝晖殿至内东门进入内廷,后面还随着二十多个托金瓜盒的人,大庆殿给皇帝准备的膳食皆另外置备送往福宁殿,只是少了一道萧幼清专门吩咐给众大臣做的菜品。 萧幼清抱着皇太子安坐在椅子上,旋即起身走上前,“官家身体不适,特让皇太子代为赐宴诸臣。” “吾不像先帝那般对待诸臣严厉,同样也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