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节 (第2/4页)
点小学,彼时尚无学区房一说,大家都是就近入学,但也有注重教育的富足家庭舍近求远,送孩子过来读书,所以班级里各种子弟都有。 不论外来的还是就近对口的,大家年龄相仿,都是十来岁的小孩子,尚不懂得什么门第观念,平时嘻嘻哈哈的打成一片,看不出什么不同。但就桃李观察,在待人接物上,大多数来自富足家庭的孩子们和普通人家的小孩子还是有那么一些区别的,他们教养会更好些。对下礼貌谦逊,对上也不怯场,不论与什么人打交道,他们都多了一份落落大方与对人的尊重。 所以桃李自然而然的,就在心里把他归为不同于自己的那一类人当中去了。 桃李妈打破砂锅问到底:“阿婆,打哪里来的呀?” 阿婆说:“从海南那边过来的。” “个么海南人啊?”桃李妈印象里,海南人应该都是小小瘦瘦的身体,配一张大大的嘴巴,所以就有点不太相信的样子,更加认真打量这一家人的面孔,怎么看都不太像。 阿婆便笑:“不是的,人是北京人。” “总归是外地来的。”站在楼梯上方的桃李妈矜持地点了下头,挺直了原本半含的胸,不露牙齿地笑着,“欢迎欢迎,我们上海欢迎你们外地朋友来。” 桃李现在又与男孩子相互打量,她是好奇,男孩子则是面无表情的与她对视。他刚刚摘掉帽子,抓了把头发,眼睛终于露了出来,也现出了方方正正的发际线。一对半单半双的丹凤眼,眼尾上翘,除英气之外,还藏有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冷冽。 与男孩子互相打量着彼此时,听见姆妈说欢迎他们一家来上海,桃李莫名有些难堪,遂伸手扯了扯她妈的衣襟,叫她别说了。 上海从开埠之初的江南小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纳百川的气度而一步步成为今日的金融重镇,同时也因为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发展成为如今的移民城市。作为移民城市,它有着残酷的生存规则:谁强谁留,谁弱谁走。在这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法。纪家曾经因为逃难而来的祖先所建的一间简陋棚户房子得以在上海栖身,却又因为毫无竞争能力与任何资源资本,只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被驱逐到远离中心的外围去。 上海这所城市,从来就不能称之为穷人的主场。 彼时才十岁的桃李就已隐隐约约明白了这个现实,而恰好一楼两家住户被楼梯滚落行李的动静惊动,开门出来查看,这种情形下,姆妈提起“外地人”三个字时隐含优越的语气只会令桃李感觉羞耻难当。 一楼两家住户见地上乱七八糟的锅碗瓢盆,一齐惊呼:“这是怎么了?”然后不约而同的往二楼纪家的方向看过来。这栋楼的居民都很和气,唯独二楼纪家是例外,时不时的有大戏可看。 擦身而过时,那一对夫妇没有说话,淡淡微笑,带着孩子,拎着仓鼠,上楼去了,留下一丝淡淡的,不属于这个季节的花香。 在外婆家挤了两天,亲妈和弟媳的怪话听了一堆,在人家发飙之前,桃李妈终于在婆婆纪奶奶家附近借到了房子。桃李听说了租金的数字,猜测可能是很小很破的一个地方,但是她还是低估了她妈寒酸扣索的底线。到地方一看,原来是一幢烂尾楼。 这幢烂尾楼在附近很有名,有很多传说,附近居民都用它来吓唬家里的小孩子。据说本来是作为旅馆建造的,打地基时砸死了一个工人,也就算了。建造到一半,旅馆老板赌博输了钱,被逼自杀,上吊死在了楼内,据说死相十分可怖,舌头伸到胸前,足有一尺长。不止如此,荒废一段时间后,又成了火车站某桩碎尸杀人案的抛尸地,被抛在这里的是一个女人的四肢,脑袋据说到现在还没找到。 简言之,这幢楼闹鬼。是鬼楼。 桃李妈也怕鬼,但更怕花钱。她也信鬼神,在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跑去宝华寺或静安寺烧个香,拜个佛。偶尔心情不错时,还会在初一十五吃个素,以示心诚。 但是她信鬼神信得十分灵活机动,需要神仙佑护,或是受到惊吓时,便来一句:“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舍不得付租金,决定租借鬼楼时,她认为自己作为破过四旧的红小将,孔庙门口的石狮子打破过,基督教堂摧毁过,她的正气可以横扫和战胜一切牛鬼蛇神。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还很小,十岁不到,拼搏到三十岁的样子结婚,攒文的小伙伴,你们确定要攒足二十年吗? 第4章 桃李跟随爸妈住进了鬼楼,鬼楼孤零零的矗立在一条偏僻的小马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