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页 (第2/2页)
头半蹲下来“你怎么在这?” 原来是个个子才到陈可真腰的小孩子,一只手抱住他的腿,正往陈可真手里递糖葫芦“师傅,你看,阿娘给我买的,送给你。” 叶酌笑道“陈先生又收了徒弟?” 陈可真道“这是最小那个徒弟,我今年才收下。”他接过孩子的吃食,摸摸小孩的头,问他“你娘呢?” 小孩往身后张望,并没有看见人。 想来是他跑的太急,给跑丢了。 陈可真于是略带歉意道“叶先生,不好意思了,本想多聊两句,现在我先带这孩子找父母,便走了。” 叶酌巴不得他赶快走,自然欢欢喜喜道“您忙您忙。“ 见他他这边应酬完,温行立在一旁,难得主动开口问他“他是谁?” 叶酌小小的惊讶了一把,飞快答道“陈可真,一个在私塾教书的先生。”叶酌比划了一下“我住江川的时候他住我隔壁,我们两家就一道墙。” 说到这儿,叶酌突然想起来“说起来,我的小院子就在闻道台底下,你要不要去和我看看?” 叶酌的小院子说是说在闻道台底下,其实也就能远远看见,要去的话还要走上许久。 他们站在底下眺望,这座三域闻名的高台建在仪山余脉的半山腰,虽然不算高耸,但好在并无遮拦,登高望远,整个江川也能尽收眼底。 叶酌站的低,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看不清,只能看见戏班子或红或紫的衣帽头饰,但闻道台上用金漆刻上去的几个大字却是一清二楚,在阳光下亮的晃眼。 “昔有元君初闻道,抱墨直上闻道台。” 广玉元君的闻道台,和崇宁仙君的仙人遗墨塔一样,都是修仙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传言那时候,江川仅仅是个小城,远远不到如今的规模。广玉元君证道以后,眷恋此地风物,为了方便观景,便掷一方端砚于仪山之中,落地成台,是为端砚台。 此台筑成后,元君月月登台,俯视江川,见此地群山抱合,三江穿横,便借日光作纸,提笔作画,于端砚台上悬空画江川风物,一连画了一年十二个月。 因元君以风雅证道,尤工琴画,藏锋扫尾肆意端融,悬腕抬笔暗合天时大道,故而每月登台作画,无数修士于端砚台下结庐,希望就近一观,得窥天道。附近百姓也希望借的仙人气运,相继奔赴江川。 元君一连画了十二个月,这些人就看了十二个月,许多人在此地定居,久而久之,原来的破落小村落,就成了这三江横贯的人间第一大城。又因为人间无数修士观元君笔墨后顿有所悟,在此闻道,久而久之,端砚台就口耳相传,成了闻道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