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第1/3页)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胤祯也不是没有朋友的人,哪能一点消息都收不到。 不得不说,这些人骂人都骂不到点子上,反正在他听来是不痛不痒,一点儿也不觉得难受,相反,这些骂人的话翻译过来更像是在夸赞。 夸赞他不拘小节,夸赞他摸准了皇阿玛的脉,夸赞他没花几两银子的生辰贺礼出尽了风头,某种方面甚至还夸赞了他有孝心。 这样的议论声,来得越多越好。 只可惜,说这种话的人还是少,虽说朝堂上他得罪的人很多,但是会在背地里说人的官员还是少,某些方面,这些人还是挺君子的。 胤祯刚对这些人有了些微的好感,很快就被‘打脸’了。 这边园子的图纸刚刚定下来,不光是达到了胤祯和琉璃的要求,连四贝勒对这次的设计都甚为满意。 既是皇阿玛赏的园子,施工自然是要交到工部,按理来说,这图纸也应该是工部的人来出,但谁让他们找了颇有名声的大师呢,在设计方面,工部都拿不出比这位大师更厉害的官员了。 国库银子不多,这是大伙都知道的事儿,阿哥建个府邸,那也不是从国库出银子,是用皇阿玛给的安家银子来建府邸,建园子就更不能是国库来出银两了。 工部的人跑过来给修园子,那一应的花销还是要胤祯来出。 若是手里头没银子,那就打欠条去户部借,以私人的名义向国家借银子,这也是没谁了,关键这还是皇阿玛的恩典,不光是他们这些阿哥们可以去户部借银子,满朝文武都可以去。 国库之所以这么穷,一部分原因也是被借穷的。 胤祯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他虽然没银子,但是自家福晋有银子。 这年头,平民百姓缺银子不假,但是像他们这些阿哥,还有满朝的官员,真正缺银子花的其实没几个。 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那要是一年领千两的俸禄,非要过万两银子的生活,那肯定缺银子。 胤祯没从户部借一两银子,园子也风风火火的建起来了,一应的材料都尽量用最好的,不怕贵,就怕时间赶不及运过来。 有不差钱儿的人,自然就有差钱儿的,比如康熙。 他自认对臣子算是大方的了,甚至对臣子的待遇可以说是颇为优渥,但臣子们显然没有体谅他这个做皇帝的。 户部的钱,国库的钱,早就已经不够用了,他还想去南巡,想去出塞,那出行的花销都得东挪西挪才能凑出来。 今年若是再来上一趟南巡的话,东挪西挪可能都凑不出这一笔银子来。 已经到了不得不问臣子们讨账的时候了,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前他做主把银子借给这些臣子们,那是恩典,如今也到了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的时候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谁都知道讨债从来都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大臣不想接,接了也办不成,皇子阿哥们也都不想接。 有志于大位的不想去得罪人,没什么野心的就更不乐意去得罪人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个皇子阿哥们也借了挺多的银子。 直郡王借了二十万两白银,太子住在毓庆宫,都不用出宫开府,却也借了整整二十五万两,都不是一次性借过来的,但一次次的借过去之后,从未还过。 三贝勒还好些,只借了十万两了。 四贝勒算是腰包里比较富的了,户部那边儿他只欠了两万两,不用伤筋动骨就能把银子还上。 五贝勒更少,只借了一万五千两,就这还是为了修园子建的。 七贝勒绝对是‘一鸣惊人’,他在户部账面上的借银高达十二万两,虽然比不上太子和直郡王,但他又没有园子,也不用拉拢人脉,可以说压根就没有什么大的花销,何至于要在户部借十二万两白银。 八贝勒跟七贝勒持平,差不多也是十二万两左右的白银。 九爷虽然富裕,可也还有八万两的欠账呢,都是刚出府那一年欠下的,腰包富裕了之后,也没去还上。 十爷是跟九爷一块儿借的,时间和钱数都一样。 十二爷借了五万两白银,也不算多。 十三爷借了十万两,但却不是花在自己身上了,而是花在两个meimei身上了,出嫁的时候,一人五万两压箱底的银票。 在所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