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节 (第3/3页)
路上两天两夜,肚子一定不能饿着……” “还有那个麻布包里的都是些点心果子,以及一桶麦乳精,你可千万不要分给别人,等到了地方,藏起来自己慢慢吃。” “对了,之前给你的几把锁还在吗?以后一个人住了,东西都要习惯锁起来……” “身上有带零碎角子的吧?你行李多,一个人肯定拿不动,等到了地方就拿钱请个棒子给你挑……” 陶家婶婶红着眼碎碎念叨,神情看上去就像是一位即将送孩子远行的母亲,就连车厢里正在默默布置座位的陶家叔叔也是。 这让陶湘破天荒感受到了被亲人呵护的感觉,心中挺不是滋味。 没想到自己的唠叨竟引得孩子心里难受,陶家婶婶连忙用袖子抹了抹眼睛,故作轻松凶狠地说道:“等把陶兰那臭丫头找到,我一定好好打她几顿,给你出出气。” 煽情不过三分钟,陶家婶婶又恢复成了原来泼辣的模样。 陶湘却不想他们因为自己再起波澜,反正这么多天她也想开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不要,算了……”当下她就劝说道:“到底都是我欠她的。” 原身欠陶兰的,只能她来还。 说罢,气鸣声响起,火车就要开了。 仍待在月台上的人群顿时嘈杂拥挤起来,陶湘被陶家叔叔急急忙忙从人流中拱上火车,因此也就没有看见陶家婶婶听了她的话后,霎时变得雪白的脸。 火车开了,从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各一方。 当晚,陶家婶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最终忍不住推醒了陶家叔叔询问。 “你说,湘湘是不是知道了什么?”陶家婶婶将陶湘在上火车前的那句话复述给丈夫听,恨不能连语气表情也描画一遍。 本来还睡意昏沉的陶家叔叔闻言立刻一个激灵转醒了过来:“不会吧……” 当年,他们换子的事做的隐晦,照道理除了他们夫妻二人,不该有第三个人知晓。 虽然这事做得不地道,可那时日子不好过,处处闹饥荒,总不能让女儿也跟着他们过苦日子…… 陶家夫妻俩这夜辗转反侧,再也难以入眠。 不管两夫妻是怎样的猜测不安,另一厢,陶湘却正安安稳稳地坐在了去往北方偏僻地区的火车里头。 绿皮火车里泛着一股新鲜的铁腥味,长长的车厢一节连着一节。 放眼望去,红丝绒椅布座位上端坐着的全是戴着红花城镇户口的下乡知青,而过道上也站满了包袱款款的乡民。 大串联时期,乘车不用买票,于是挤着上火车的人就杂了。 有的知青同陶湘一样,穿着家里扯布新裁的军绿色类工装,精神活跃极了,俨然是家庭条件不错的那一类。 还有的没有军装,只是穿了自己的衣服,但看着也干净整洁,显露出几分知识分子的气质。 不管怎么说,大家头一次独自出门在外,惴惴中也充盈着几丝好奇,叽叽喳喳凑到一块满是说不完的话,车厢里热闹极了。 陶湘上火车以后,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解开胸前系着的大红花。 这花球系着着实有些土丑,但还不能扔,到了下乡的地方还得上交落户的大队,她随手放进座位底下的行李铝箱里。 与陶湘同坐一个卡座的是两男一女,他们应该是其他同一城区里出来的,三人之间都互相认识,言语间也略显熟识。 与其相比,陶湘一个人就显得颇为冷清。 坐陶湘旁边绑着双麻花辫的女孩看起来岁数不大,但为人看上去极其热情,她拉着其他两人对陶湘介绍道:“我叫苏梅……” “他是杨国光同志……”她用手指了指自己对面戴着一副眼镜,正笑着同陶湘点头的青年说道,“我俩都是城东印刷厂的。” “还有这个,是王爱国同志……”苏梅又点了点坐陶湘对面,稍显腼腆拘谨的男青年,“他是城郊农村的,你呢?” “我是陶湘,火柴厂里出来的。”陶湘同样笑着回答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