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节 (第4/6页)
转送奉节,相信这些捷报能够让文督师过个好年。同时邓名还下令整理己军的人员名单,把它也发往奉节,重庆战败后这些军人的家属估计十有八九都认为他们已经丧生,邓名认为赶在年前向这些人的家中报个平安是很必要的。 这种收录人名的工作当然不会麻烦邓名,一直和谭弘作伴的秦师爷因此被从大牢里放了出来,得以狠狠地吃了顿饱饭。虽然书写大批人名是很麻烦的事,但与饿肚子相比秦修采宁可辛苦手腕子,这些天忍饥挨饿的生活磨去了秦修采对谭弘的所有忠诚心,现在他一心就是把邓名交代的事情办好,确保以后能天天有饭吃。由于邓名的过问,那些谭弘的死党现在也有了足以维持生命的口粮以便献俘,其中不少人也和秦修采一样,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对谭弘忠诚,不过既然他们没有秦修采能书会写的本事,也就无法像他一样走出牢门、步入饭堂。 “书中自有千钟粟!”回想着那些难友看到自己离开监狱时的复杂目光,秦修采暗叹古人之言果然不假。 在秦师爷忙着记录人名,并竭力挤出时间帮明军军官写信时,无事一身轻的邓名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炭笔,每日在万县城周围写生。 由于材料和工具问题,邓名自问暂时还做不出油彩。万县一战给邓名很大的震动,虽然战斗只持续了短短一个时辰,但他看到的种种表情,性命相搏时的动作,呐喊厮杀时的神态,给予邓名的冲击可是远超过去多年的总和。 手中的画夹里已经有了几百张速写,邓名在几天前的战场上走着,每一次驻足停留时,当时的场面就扑面而来,耳中也又充满了金鼓之声。 “若是有一天我能有机会……”以前邓名总希望能够画一幅气势恢宏的油画,最好是能够长宽都有数米才好,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素材难寻。可此时看着手中画夹中那厚厚一叠的速写,邓名却是一阵阵遗憾,若是他此时手边有足够的颜料,便是技法不足也要强行画上一画:“这样的题材,就是画满画廊的一面墙恐怕都意犹未尽啊,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够容纳得下啊。” “邓先生今天画了什么,给我们看看吧。” 下午时分,李星汉和赵天霸又凑到邓名身后,他们虽然不懂画,见过的也不过是些仕女图之类的,一开始发现邓名在作画时也就是凑趣地看几眼,可等见到邓名笔下筋rou毕露的人物形象后,都喜欢上了这种画法。 看过邓名今天的东西后,李星汉突然想起了一事,脸上满是期盼之色地问道:“邓先生去过京师吧?京师是什么样子的?” “嗯,去过。”邓名略一沉吟,他也不太清楚北京的建筑哪些是明朝就有的,哪些是后来新修的,不过颐和园他知道肯定不能画,北京城墙也拆得只剩前门楼。最后邓名提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勾勒天安门的样子——邓名记得人说过紫禁城是明朝就有的。 不过邓名不知道明朝时天安门还叫做承天门,顺治时期才被清廷改名为天安门,因此他一边画一边告诉身旁的赵天霸和李星汉:“这就是天安门,紫禁城。” 李星汉和赵天霸都是越看越是喜欢,随着邓名对光影的处理,建筑的宏伟之势渐渐从纸面上透出,两人脸上的崇敬之情也越来越重。 “邓先生能把这幅画给我吗?”李星汉问道,语气中的企盼之情浓烈得都快要凝结成形了。 “当然可以。”邓名笑着把手中的画最后处理了一番,递给了李星汉:“可惜没有颜料,不然会好得多。“ 李星汉倒是完全不介意,又问了一声:“邓先生说此门唤作什么?” “天安门。”邓名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把画取了回来将这三个字写在边上,才再次交到李星汉手中。 “邓先生我也想要一张。”赵天霸看得眼热,见邓名作画似乎也不是很难,便也开口讨要道。 “当然可以。”闻言邓名又画了一张,同样题上了“天安门”三个字然后送给赵天霸。 把手中的画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李星汉又问道:“还有什么景色吗?” “唔,”邓名当然不能画立交桥、高铁给二人看,思来想去还是紫禁城安全,就提笔又画了些紫禁城中的宫殿、亭台,不过这次他画的相当简单,而且还对二人有言在先:“我可不能每张都一式两份啊,你们看个大概就好。” 尽管这些草稿要比前两幅画简陋得多,但还是被赵天霸和李星汉二一添作五瓜分一空,回城后城府较深的赵天霸对此守口如瓶,根本不打算与别人分享。但所谓三人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