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节 (第5/6页)
如闪电,直攻向童贯右手中指的“中冲xue”。此招正是“大伏魔拳法”中的“踏风降魔”招式,拳速虽奇快无比,但却无比稳实厚重。童贯尖柔之音顿停,只见童贯右手急忙回缩,跟着左手挥动拂尘挡击黄裳攻来拳式。此时两人招法,都是近身搏击之招,两人招数到处,都与对方要xue差之微毫,但却始终不能击中对方。猛然,童贯祭出“葵花飘香”中的“葵花点xue手”,直向黄裳臂上的“清冷渊”点去,黄裳缩臂将躲,不料童贯此招却为虚招,攻至半路,手指顺势点向黄裳胸口的“神封xue”,紧跟着,童贯左手拂尘猛攻黄裳颈部的“天鼎xue”,而这拂尘竟后发先至,瞬间拂丝已到达黄裳“天鼎xue”之上。众人不禁“啊”地一声惊叫,就算黄裳能躲过胸口“神封xue”的攻击,但这颈部“天鼎xue”必将是躲不过去了。就在众人“啊”声还未散去,只见黄裳已转守为攻,而刚才是怎样躲过童贯的“葵花点xue手”,却没有人能够看清。 转眼之间,两人已斗了三百余回合。黄裳心道:“我受皇上恩宠,故常引起童贯等人的不满,这也是人之常情。倘若此次比武中战胜童贯,更会加深我与童贯之间的隔阂,这对国家朝廷实在不利。古有蔺相如谦让廉颇,终于将相和欢,今天我黄裳也不应该逞一时之能。况且好友李宪乃童贯义父,就更不能一绝胜负了。现在我与童贯已拆了三百多招,胜负不分,实是皆大欢喜。”想到此,黄裳迈了个破绽,跳出圈外,黄裳正想撤招收功,童贯招数紧跟又来,黄裳不得不重新出招应战。 此时童贯招式又变,方才的扭捏之姿全无,拳脚间处处透露着大丈夫的阳刚之气。只见童贯收起拂丝,左手拂尘变为一根短棒,右手拳掌交施,每招每式都极为刚健威猛。童贯此时招式,乃是《葵花宝典》中的“葵花向日”招式。李宪创建这套武功时,融入了女子的正直贞洁之气,世间女子丑陋邪恶者必是少数,而坚贞正直者却在多数。世上早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李宪发现正直女子隐忍坚强之能力实胜世间男子百倍,李宪便以此创造出这套玄妙高深的武功。 见童贯施出“葵花向日”招式,黄裳双臂展开,掌心向外,接着双臂迅速微弯,此乃是黄裳自创“大鹏神功”中的招数。只见一股真气由掌心发出,直扑童贯扑去。再看童贯,双手直握拂尘,右手变拳为掌,搭在左臂腕处,跟着运集内力,一股真气从拂丝直喷而出。但见两股真气瞬间相交,发出钢铁撞击般的“当当”之声。响声未息,童贯蹂身跃起,双腿交替,猛向黄裳下阴xue踢去。再看黄裳,双臂成交叉状,跟着猛地展开,双腿没任何用力迹象,身子已跃上大殿顶梁。黄裳此招乃“大鹏神功”中的“大鹏飞天”招式。 这“大鹏神功”乃是刚劲猛烈之武功,是黄裳从《道德经》中悟出的。据《庄子·内篇》记载,鹏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鸟,身体巨大,其背有千里之宽,其翼似垂天之云。鹏飞得又高又快,飞翔时卷起巨大的旋风,唐朝诗人李白曾有诗赞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记载中的鹏鸟使黄裳神往,黄裳从《道德经》中悟出一套刚猛武功之后,便以“大鹏”为名,命名为“大鹏神功”。 道家认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大船必须在大江大河中才能发挥作用,而刚劲猛烈的武功,也必须有刚劲猛烈的武功与之对招,方能尽显其武功本色。凭黄裳的聪明智慧,当然知晓对于刚劲猛烈的武功,以柔韧缥缈的招法往往更容易对付,但对于此次比武较量,黄裳实无取胜之心。所以在童贯使出“葵花向日”这样至刚至阳的武功时,黄裳也以刚劲猛烈的武功“大鹏神功”进行应对。 见黄裳跃上殿梁,童贯也跟着纵身跃上。只见两人身似猿猴,在殿梁上纵横跳跃,只听得“当当”之声不绝于耳,转眼之间,百余回合又已过去。瞬息间,两人从殿梁跃起,直向殿外飞去。宋徽宗、群臣、及“奉命”观看的宫中王妃忙走出殿外,但见两人已战在了一起。 童贯猛地跳出圈外,跟着拂尘一晃,那万千拂丝忽地飘起,童贯右掌直向拂丝砍去,只见那拂丝竟被切断了一截!拂丝被切断瞬间,童贯右掌快速回缩,接着猛地推向断丝,掌风到处,只见那万千根断丝似万千根钢针一般,铺天盖地地向黄裳飞射而去。这正是《葵花宝典》中的“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