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十六 议说俘将论上策 军帅释缚得人心 (第1/2页)
府衙后院,廊阁相连,繁花绿叶,淡香幽幽。 处置完政务,安顿好队伍,回到上房时,天刚擦黑,已入戌时。柴绍夫妇一前一后,沿着弯曲的画廊,缓步回舍。 廊檐下,新挂的灯笼早已点亮,数十盏依次排列,延伸后院,晚风拂来,轻摇慢晃,廊中忽明又暗,好似行于星光之道。 灯火映来,柴绍满面红光,宽大的额头锃亮可见,双眼欣喜,轻哼小调,欢愉自得。 “夫人,一别数月,入了夏时,这府衙后院的景致啊,虽不及长安官邸,却还别有风味!”柴绍闻到花香,立定脚步,转过身来,笑呵呵地对妻子说道。 “嗯。” “这后院中,如果再有半分花池,那就再好不过了!” “嗯。” 见妻子兴致不高,眉头紧锁,柴绍连忙问道“夫人,今日入城,车马劳顿,是不是有些倦意了?” “夫君,”李三娘一挽鬓前丝,抿了抿嘴,说道,“我不累,我只是在想,那个被向善志俘获的将军刘旻,咱们该如何处置呢?” “这个不难,”柴绍一乐,伸手抚着妻子的肩膀,说道,“过几日,大军将誓师出征,我要借他的项上人头祭军旗!” “嗯…”李三娘摇摇头,没有说话。 柴绍见状,拉着妻子的手,并肩坐到廊下长椅上,侧头问道“夫人,有何不妥?” 李三娘轻叹一声,说道“夫君,自古以来,俘将祭旗,司空见惯,本也没错——当年,我在终南山时,也曾用李家败类、陏军将领李仕正的项上人头,血祭义旗,可是今日…” 见丈夫神情专注,正侧耳聆听,李三娘便接着说道,“可是今日的情形,似与往日不同啊!” “哦?” “夫君,白天在府衙大堂上,你讲过,‘此番出征,乃是大唐立国以来,由守转攻的第一战’,还说要‘清宁西北,将千里边关被入王化’,对不?” “对!” “那么,我思忖着,咱们此番北征,既不同于并州的光复之战,也不同于延州的保卫之战——既要攻城略地,扫灭梁贼,又要安抚边民,纳入王化,当为大唐混一天下作长久的打算,因此,我觉得,此番向北,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柴绍低头垂目,盯着廊下石板,没有回应, 李三娘伸手拉着丈夫,说道“据我所知,这个刘旻也生于官宦之家,颇涉书史,其父曾于陏杨之时,在陇西任过汧源县的主簿,而那时,父皇正是陇州刺史——前朝分崩离析,诸如刘旻这样的官宦子弟,在西北,在关外,在整个天下,流落他人营中者,绝非少数啊!” 见丈夫微微点头,李三娘莞尔一笑,说道“夫君为帅,好读兵书,书中有云‘将主之法,务在揽英雄之心’,得到了人心,何愁不得城池?得到了人心,何愁强敌不灭?” 柴绍听闻,吁了一口气,缓缓抬头,看着风中轻摇细摆的灯笼,手抚宽额,说道“夫人言之有理!我看呐,这个刘旻,咱们另有用处了。” …… 卯时正刻,光亮一片,石狮伫立,府衙森严。 十余骑从城南大营笃笃行来,槛车居中,甲士开道,押着被俘的骁卫将军刘旻前往延州府衙大堂。 一柱香儿的功夫,俘囚带到,只见大堂上军将齐聚,柴绍端坐帅位,战袍加身,威风凛凛;众将侧坐两旁,怒目相视,杀气腾腾。 抬脚入堂,甲士威喝跪拜,早被五花大绑的刘旻却站立不动,充耳不闻,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