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节 (第2/3页)
沈韶光不知道周管家是哪家的仆从,只笑问:“老丈要订多少?订什么样儿的?”又指着样品介绍各种口味、花色,因为印花不同,显得品类就更多了。 周管家久不做这些采买小事,实在不知一个小小店铺,糕饼竟然有这么多花色,但周管家是做老了事的,只略琢磨了一下,便笑道:“除了自家吃用的,其余都买这‘锦绣团圆盒’就好。要烤皮的,不然送去人家,散了就不好了。我们自家……” 周管家略沉吟,“还是要这软嫩的冰皮儿吧,各种馅儿都要一盒。家里太夫人牙口不好,爱吃软的。花纹倒没什么,家里郎君不讲究这个。” 沈韶光点头,看来这家主人是个孝顺的,也好说话,故而这老仆买东西只考虑老太太口味,但过节嘛……沈韶光还是建议,“本店新出了一套月签饼,专为高门大户中秋夜宴做的,或许家里郎君、娘子喜欢?” “每块糕饼上面有句旧诗,背面则是解签,不过是游戏,宴会时博众人一乐。”沈韶光翻开一块给他看。 周管家世家老仆,很读过几卷书,问了几句,果然都是吉利话,便笑道:“这个有意思,便来上一盒子。”自家郎君每日寡淡淡的,不似年轻人,很该玩乐一下。 沈韶光笑着又添上一笔,写到客人名字时问,“请问老丈,令主翁怎么称呼?” “便是本坊林少尹府。” 沈韶光抬眉,笑一下,低头记上,“好。” 周管家不知道阿郎为什么点名要这家店的糕饼,想来是味道好,这家的玉尖面就颇得太夫人喜欢——哪怕那回吃坏了肚子。 回到府里,周管家去书房禀告主人。 林晏点点头,道声辛苦,便不再说什么。 周管家退出去,站在林晏身后的侍从刘常却犯了思量。 刘常是日常跟着主人出门的。他总觉得自家阿郎对这位沈记的小娘子不一般,别的不说,就说先头儿让自己去坊门买煎饼吧,阿郎买了,又不吃…… 再说前两日,阿郎经过沈记食店,让去买兰花豆和狮子头,阿郎鲜少外食,是怎么知道这家店卖什么的? 恰自己看到小娘子“智破无赖儿”,出去禀与阿郎,阿郎立刻让去找坊丁,车也不走,竟就在路旁等着。这点小事,何至于此? 审了那两个无赖儿,知道跟云来酒肆有些关系,而云来酒肆是赵王的买卖,阿郎便让周管家大张旗鼓地去订中秋糕饼…… 刘常觉得,这里面有事!有事啊! 第24章 抽了个好签 裴斐又来林家混饭。 裴斐与林晏本是同乡,家世也差不多——都有个好姓氏,又都没落了,区别在于林氏是整个儿都垮了,裴斐家则是裴氏大树上的小枯枝。两人在河东时一同求学,一起结社,一起投行卷,蒲州太守崔洵见二人都年少有为,风姿秀雅,曾称其“连璧”。 然而两人的官运却差太多。裴斐先守祖孝、又守父孝,一蹉跎就是好几年,终于参加礼部试及第,却又卡在了吏部试上,三载不得授官。今年春,终于通过制科,授了九品校书郎职,而此时林晏已经穿上绯袍,做到京兆少尹了。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好在裴斐是真的心大,不然真没法跟这昔日旧友一起混。 因是昔日旧友,又是晚辈,裴斐与林晏一同陪江太夫人过中秋节。 江太夫人记性不好,却记得裴斐,叫他“十二郎”,与林晏这“大郎”,宛若亲兄弟般。 “一家人”在后园小轩中赏月吃酒。 江太夫人掰了一块枣泥的冰皮月饼慢慢吃,“似与前些日子吃的七夕花糕味儿差不多……” 林晏笑了,祖母这记性有时候又好得紧。 太夫人喜欢软烂甜腻的,对枣泥的馅子很满意,便劝裴斐和林晏:“十二郎,大郎,你们也尝尝。” 裴斐笑着拿一块烤皮的,正要掰开,却注意到上面的字,“桂林一枝,昆山片玉”1。 饼后也有字,“锦绣前程,共贺一杯”。 蟾宫折桂,倒真是个好口彩。桂树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