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5/5页)
运考上粤秀书院? 再说了,粤秀书院的班级是分为好几等的。蔡思瑾自然是考针对举人所办的甲班,但是他可以争取一下针对秀才办的乙班啊!反正都是粤秀书院的学生,谁会知道你是甲班还是乙班啊?先把学员资格混上,才好去蔡家和师傅师娘提一提提前迎娶蔡雨桐的事情啊! 于是,四个人便一同租了一户小院,有三个房间,一间李永富主仆居住,一间蔡思瑾周水静夫妇居住,还有一间作为书房。院子虽然小,但是有一口井可以供四人喝水,不用老远地去挑水,也有一个不大的小厨房可以做饭,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四人租好了房子之后,阿青又帮他们介绍了挑夫将四人的行李均从码头仓库那里挑到新居里面,李永富笑眯眯地说:“这二十个铜钱花得真值!” 周水静抿嘴一笑,她自然知道阿青赚得不止这二十个铜钱。他作为四人的居间介绍人,四人租房各种花销他肯定都要抽水的,但是南粤真是个好地方,即便是抽水、花钱了,对于他们四个这样外地来的人也是值得的,省去了她们多少的麻烦啊,这些都是用钱买不到的。 换了去大晏朝任何一个城市,你能用一天的时间就租好房子打听清楚情况安顿下来吗?绝对不可能的! 周水静觉得她越发喜欢海西这个地方,喜欢南粤城这个城市了。 第36章 静思文集 半年的时间匆匆而过, 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壬子年的五月份了, 马上就是粤秀书院入学考试的时间了。 这半年里, 蔡思瑾做得最多的就是不断地看书、写八股文做训练。而且他自己的目标很明确,是看一些自己觉得考进士需要用到的书,而不仅仅只是粤秀书院入学考试的那些参考书, 因为他的想法很明确——自己到书院求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考个进士, 而不是单纯只想进书院而已。 在蔡思瑾看来, 能不能进粤秀书院念书并不是这辈子对他来说影响巨大的事情,反倒是能不能考中进士对他来说影响很大。 以前他一直以为考书院和考进士是不矛盾的, 可是真正来到海西,来到南粤城之后,他才发现原来大晏朝南边的文风与他之前居住的北方竟然有很大的不同! 北方也就是他一直在念书的地方呢, 念书的目的性、功利性很强,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科举做准备, 一切围着科举转的。科举重第一场,重八股文,所以整个北方都是注重对八股文的学习、撰写,至于之后的时策八股文,也会偶尔涉及一下, 对于十五言六韵诗就基本上是应付过去了, 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只求不出错,根本不会有学子在这个板块之中花太多的心思、太大的精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北方就没有有名的诗人、有名的诗篇,毕竟天才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学,总是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 只是不得不承认整个北方的诗作水平是低于南方的,也并没有南方的诗赋这么有灵气。 而南方呢,真真是当得上“文风鼎盛”这四个字,就以南粤城和粤秀书院来说吧,其实书院还是比较清高的,并不完全以科举为目标,像北方的学堂一样目的性那么明显——就是要出仕。他们比较重视对文学和内心的更高追求。 粤秀书院里面有好几个有名的教员其实是大晏朝有名的学者,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不出仕的隐士,他们并不喜欢也不推崇那种束缚人思想和心灵的八股文,他们觉得人生在世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学习知识是为了继承先贤的理念,通过自身的感悟,产生新的理念,为后世启蒙。 简单来举例吧,你一心做官的话,做到前朝的丞相、宰相,本朝的首辅算是到顶了吧?可是你掰着指头算算,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每朝每代又有多少个宰辅?你能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平常的人能一口说出他们的生平事迹和代表文章吗?但是孔孟先师,李白、杜甫、贾谊这样的教育大家、思想大家、文学大家呢?没有人不知道吧?你不但能清楚知道他们的思想,甚至连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发生的一些小故事、逸闻都一清二楚,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所以他们不求生前富贵、闻达于天下,而是求名留青史、万世流芳。因此他们招收学生的考试之中,所考教的内容与普通的科举在内容上就有所不同,侧重点更是不同。 蔡思瑾在刚来南粤城之后就购买了一整套的粤秀书院应试复习资料,但是翻看之后他皱了皱眉,这里对于诗赋的水平要求太高,而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又是在这方面极没有天分的,所以很快便放弃了在诗赋上下大功夫的想法,还是买来了与八股文有关的书,认真练习自己的八股文技巧,至少把“妙笔生花”这个技能刷到三/级再说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