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两重身世 (第2/3页)
九字太大,身为臣子有以下犯上之嫌,恰好孩子八字五行属金,而七的五行又是阳金,没有比七更合适的字了。 是故,取名曰“杨昭七”。 杨昭七自小聪明伶俐,乖巧懂事,虽是当成男儿养,其实和闺房小姐差不多,很少迈出二门。 她小时候一到半夜就痛苦嚎叫,总说自己看到了不干净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像变了一个人,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家里请了道士作法也没有任何起色。 杨昭七身子如弱柳扶风,每年农历七月便卧床不起,咳嗽连连,胸口像是有千斤巨石压着喘不上气,嘴里还不断说胡话。 因此一到七月,家中便有大夫常住,以便随时照看,只是家里的大人从不让大夫对杨昭七近身诊断,都是隔帘望闻问切,这事传开了后,左邻右舍都对杨府少爷揣测多多,认为杨家少爷一定是有什么顽劣隐疾,或者长相其丑无比不能见人。 殊不知,杨家少爷的身份是杨家的大秘密,不让其出门,不让大夫近诊,是为了掩饰少爷是女儿身的事实。 一直到杨昭七长到十四岁,家里都平平安安没有大事发生,但就在十四岁这年,杨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抄家。 杨茕在家中设宴宴请藩镇的淮西节度使,后不久,恰好出现节度使闹割据,皇帝便下令查处近日与藩镇的节度使有来往的士大夫,不巧查到了杨家,怀疑杨茕勾结节度使,欲与朝廷对抗意图谋反。 历经了安史之乱后的朝廷与皇帝,就如惊弓之鸟,受不得一点点关于节度使的乱闻,这要是朝中要员与节度使沆瀣一气,强强联手岂不是顶了天去。 以致杨茕连伸冤的机会都没有就先落了个满门抄斩,家里的仆妇下人散的散卖的卖。 郑燕秋娘家怕被株连九族,为了避嫌,万是不敢与女儿、外孙往来,更不要谈接济,只管躲得远远的便是。 郑燕秋为此终日郁郁寡欢,叹人心之凉薄,恨人命之卑贱。最后,在杨茕还没斩首之前就先上了白绫。 杨茕临死前,念及自己那无助的孤女,在狱中想起了曾经算命先生说的话,“此女乃绝阴之命格,实属不详,会召来灭顶之灾”,杨家无辜遭遇此灾,莫不是真与女儿有关? 他愈想愈加悲怆,自己一生清正廉洁,兢兢业业,却绕不过命定,便一夜白了头。 尚年幼的杨昭七则在那时被人发掘其姿色,哪里是什么其丑无比,分明是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绝色少爷!连男儿的束发之年都未到便拥有倾国倾城的姿色可是羡煞人。 不难想,杨昭七后来被人贩卖到男倌馆——长安城的烟花巷平康坊的徐三家,以男妓营生而扬名,假母是徐三娘。 杨茕是礼部侍郎,郑燕秋又是名门望族之女,对于礼乐、诗歌、舞蹈自是不在话下。所以,虽然杨昭七大门不迈,二门不出,但在父母的引导下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舞,都能信手拈来。 正因如此,她才能在平康坊的徐三家以清倌自保,虽是女儿身,却一直未被戳破,与人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久而久之,名气大了,倒成了徐三家的摇钱树,红牌清倌。徐三娘把她当祖宗供着,生怕摔了碰了疼了,在众男倌中事事以杨昭七为上,引来不少其他倌人的诽腹。 男倌中分清倌和红倌,清倌是卖艺不卖身,而红倌则是以卖身为主业,与清倌相比低了一等。 红倌常是弄得花枝招展、粉面油头到外面招揽人,而清倌能穿男袍,只要在人面前展示才艺,取悦人便可。 先前,杨昭七刚醒来时,最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