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事_第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节 (第2/2页)

护明军的心脏位置——南京。

    邵荣是朱元璋在最早起事时的老伙伴,他在明军将领中身居高位,但他并非赫赫有名。邵荣从苗人手里收复处州是他近几年来第一次独立作战的结果,当邵大将军的战功不被明军中的大部分人承认的时候,他滋生了叛逆的情绪。

    邵荣与赵继祖发动政变,他们打算在朱元璋领明军回朝的时候杀了他。当天他们关上城门,准备射杀朱元璋,可惜大风刮起,朱元璋的身体被城门口一面旗帜裹住,朱元璋不喜欢这个预兆,于是换了个城门进城。

    潜伏在南京城中的情报人员揭发了这两位叛将的阴谋,朱元璋征询其他将军的意见,常遇春的性格有些自大和急躁,他直接说:“该杀。”

    邵荣和赵继祖被处死,从此明军的高级将领都开始各抒己见,自由发表心中意见。

    1363年,陈友谅集结新的舰队卷土重来,他预备重现1360年汉军自长江溯流而下的辉煌,可惜事与愿违,这次他被围困南昌城三个月,并且他的水军在鄱阳湖被全部摧毁。

    1363年10月30日,陈友谅在湖口被射杀身亡,他被箭射穿了眼睛。

    明汉的决战就这样结束了,陈友谅的幼子陈理被陈友谅余部张定边带走,他在逃回武昌的时候,让陈理登上帝位。

    这一仗明军俘虏汉军水师五万人,最后朱元璋携陈友谅水师舰队和战俘回到南京。

    1364年,明汉胜负已分,张士诚接着就成了明军的死敌。当明军的主力部队在长江南岸四处征讨之时,张士诚心意不决,漏过了一次又一次出现的天赐良机。

    等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班师回朝的时候,其他二流的武装割据政权反应各有不同,这些人包括坚决和朱元璋做对的陈有定,四川的明玉珍愿意和明政权缔结友好盟约,而方国珍则给朱元璋进贡,朱元璋在接受贡品的同时,向方国珍下发最后通牒:等明军攻占杭州,你在规定的日子内俯首称臣。

    陈友谅死了,朱元璋致力于收复和吞并过去属于汉政权的土地,其中包括江西和湖广。

    常遇春领兵攻下武昌,湖南湖北余下的州府闻风投降。后头杨靖镇守武昌,徐达和常遇春合力围攻庐州,左君弼逃走,在安丰与扩廓帖木儿兵合一处。

    1363年,朱元璋麾下一位将领不知道自己旗下有多少人马,朱元璋因此而生气。

    次年,也就是公元1364年,朱元璋开始推行一种全新的标准的军队编制表,他将过去野战军中各翼元帅府改称为‘卫’。‘卫’的编制为五千人,再分成一千人一组的千户所,千户所再拆分成百人一组的百户所。

    部队指挥官都要放弃原有的称呼和荣誉爵位,现在的人马统一接受新的军衔。朱元璋明确允许卫以下的军衔世袭,军户世袭制同时也承袭了元代的兵制。

    1364年明军改制,在明军中服役的老兵,即朱元璋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亲自带领过的主力士兵被分派成17个卫,这个集团的老兵被准许可以完全退休。其他部队的人则被派去南京地区搞军屯,明军在春天里进行休整或劳动。在此之后,朱元璋本人不再负责具体的军事指挥工作。

    长江流域的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北方的民兵元帅们也出现了新旧交替。元政权默许的最大的割据军团首脑察罕帖木儿死亡,他的侄子扩廓帖木儿整合了他的势力强势兴起。

    1367年11月,朱元璋发布同时南征和北战的指令,徐达和常遇春合作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去征服北方,而胡美带军进入福建,汤和与廖永忠带水师沿海岸南驰,从海上进攻福建和广东。

    胡美水军开抵福州,陈有定投降,明官军完全拿下福建。

    随后廖永忠和朱亮祖将大部分水军继续南开,他们开抵广州,为元军镇守广州十余年的将领何真投降。

    接着是广西,两个月之后,广西全线投降。

    在北方,徐达和常遇春先下济南,后是洛阳,民兵组织扩廓帖木儿的队伍战败就撤退了,但元政府军的抵抗很顽强,元军强势的抵抗在这时候失去了作用,明军势如破竹,冯胜拿下潼关。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称帝,国号‘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