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出书版)_第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2/3页)

。拔河、秋千、围棋、角抵(类似摔跤)、划船、射箭等,都是唐代宫廷中颇受欢迎的体育活动。上之所好,下必行之,长安城中体育之风很盛,高手云集,促进了全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政治中心的优越地位和五方杂处的民族构成,使都城成为国内各民族文化,南北方文化,乃至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都城,既能看到西域南海商贾带来的异国情调,草原和森林民族带来的骠悍习气,南方士人带来的楚语越言,也能发现各地的婚丧礼俗、衣服穿着、饮食烹饪、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明清时期,都城又出现来自外省重要府州的众多会馆,成为全国各地人民在都城安营扎寨的据点,促进了文化的多样化和交流融合。芜杂斑驳,光怪陆离,风俗各异,类似反映多种文化共存的词汇,往往都是不同时期的人议论都城文化特点的常用语言。

    古代的都城首先是政治中心,是帝王和官僚的社会,一切都围绕着政治权力轴心运转,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虽然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州、府、县衙门的所在地,城市的许多方面也与政治有关,但政治的色彩毕竟远远不如都城。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沿海一些昔日的小城,发展为近代的工商业城市。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政治中心城市,后者是工商业气息浓厚的经济中心。就最后的帝都北京而论,即使在社会生活方面也充满了政治的色彩。北京的店号,多有朝政要人的题匾。某些菜肴的来源和命名,某些街道和胡同的名字,都与某官僚或某官府有关。皇室和官僚、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消遣娱乐,促进了北京建筑、园林,乃至景泰兰、玉器、雕漆、珐琅、石刻等特种工艺的发展,甚至金鱼养殖、字画、书肆、戏院、茶坊的兴起也与之有关。皇室和高官显贵的风流韵事,则成了都城市井小民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种社会生活中官文化的氛围,与都城巍峨壮丽充满皇家威严的紫禁城,高居亿万人之上的帝王气概,官僚军将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以及与下层人民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糜烂奢侈,无疑是十分相称的。

    结束语

    一个古都,是一部历史,是昔日社会状况的缩影,也是一轴长长的反映古代经济、科学、文化成就的绚丽画卷。都城的城市布局和宫殿、寺庙、街坊、园林、陵墓、雕塑,无不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汉唐的长安、洛阳,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代的北京,都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城市建筑最漂亮的城市之一。我国有如此众多、辉煌壮丽的古都,确是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

    春去秋来,星移斗转,随着时间的变化,昔日赫赫有名的古都不少已沦为废墟,成为农田,或为荒草所湮没。商朝覆亡还不到几年,商都已成一片麦黍之地。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曹魏和十六国北朝五朝的首都邺城,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的都城统万城,蒙古国时美仑美奂的都城和林和上都城,都已化为一片废墟。

    值得欣慰的是,毕竟还有不少古都经过许多次重建再重建的艰难历程,幸存了下来,有的并发展为我国今天重要的大都市。我国的七大古都,除安阳外,皆在旧都城遗址上发展而来。其中,北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南京、杭州、西安,以及广州、福州、长沙、银川、成都、拉萨、太原、沈阳都是省会和自治区首府。这些千年古城,今天正焕发着新的活力。还有一些古都,虽然幸存下来,但因各种原因衰落下去,今天只是很一般的城镇,有的只是人烟稀少的小村庄,与昔日的显赫地位相比未免有天壤之别。湖北江陵在战国时为泱泱大国楚的都城所在,今天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县。海东盛国渤海国都城东京龙泉府,称雄中国北部的辽朝的首都上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