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节 (第1/3页)
祁承淮低头紧紧的看着银灰色被面上的牡丹花纹样,絮絮的说起他和傅琛的一些往事来。 他与傅琛认识,是在赴南苏丹的维和部队开拔前的动员大会上,他作为医疗队的队长亮相人前,与担任维和部队参谋的傅琛有了第一次接触。 后来便是在异国他乡时的彼此照应,也许是远离家乡,同胞之间更加团结的缘故,医疗队的医生和维和官兵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和王永宁也是那时才逐渐熟悉起来的。 因为纪律限制,维和队员们每个星期只有一次跟家人联系的时间,祁承淮在医院上班时常常不回家,当住院总最的那一年,他曾经三个月才回了一趟家,久而久之就很少会想家了,于是连这一周仅有一次的机会也有时会放弃。 但与他不同的是,傅琛每周一定要给家里打个电话,用他的话讲就是,哪怕只是听听老婆孩子的声音,也好过日思夜想想得抓心挠肝。 傅琛性子和善爽朗,有着军人特有的大气,祁承淮很喜欢和他聊天,听他讲一些部队里的趣事,那种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是他无法拥有的。 熟悉了之后,祁承淮听他说起他和妻子的往事,从一见钟情到结婚生子,他们走过了漫长的几千个日夜,这期间经历了重重波折和困难,也感受到了甜蜜和喜悦。 他说起他的儿子,大名叫傅远瑞的小男孩,“小名儿叫小宝,他mama起的,我也觉得恰当,他妈挣命似的给我生的,可不就是宝贝么。” 王永宁当时听了嘬着牙花子在一旁说风凉话,“拉倒吧,要真是宝贝,你能一言不合就打人屁股?” “你懂什么,男孩子不能惯着,得要求严格,不然他妈该管得多累。”傅琛据理力争的辩解道。 祁承淮乐呵呵的在一旁看着他们斗嘴,举杯喝了一口杯子里的饮料,基地规定不能喝酒,于是能有饮料也是好的。 那时一切都是好的,虽然每日要做很多事,南苏丹也并不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地方斗争日益剧烈,时不时就有难民和需要帮助的普通民众需要援助,他们和联合国驻扎在当地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试图努力的维持着本地区的关系平衡。 他们渐渐和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一样习惯了偶尔响起的枪声,小心的保护自己及同伴的安全,一切都平稳而有序。 祁承淮甚至跟傅琛说等回国了要去他家坐坐,认识一下总被他挂在嘴边的妻儿,他总觉得军人的妻子很是辛苦而伟大。 他说这话时距离他们这支队伍回国还有半年多,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有一场持续了四天的激烈武装冲突即将爆发。 那天是营地的聚餐时间,本来是高高兴兴的,可还没开始众人就听到旁边的难民营方向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当时的哨兵说是两军持枪对峙,不知道谁开了第一枪,两伙人随即开战。这边枪声一响,周边几个地方马上开始交火,一时间枪声密集。 刚开始听到急促的响声,祁承淮还以为是鞭炮,但傅琛他们经验丰富,立即就意识到不好,等到看见不停有人往反方向跑,才真的确定有冲突了。几分钟后,有某方的增援部队从医院旁边经过。 “我看到两辆坦克,装满军人的装甲车,还有两架战斗直升机。”祁承淮如是对顾双仪回忆道。 医院马上关闭了大门,祁承淮和同事把病人集中在一起。事发突然,局势发展难料,他们把所有食物和饮用水收集起来,统一分配,做好了长线准备。 枪声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祁承淮心里也害怕,怕被流弹击中。但他又凭着经验认为,南苏丹人不会主动攻击中国人,尤其不会攻击中国医院和医生。 傅琛他们立即就接到了支援任务,迅速披装取武器,到门口哨位执勤,对想进来的难民进行安检和指引。 当天难民营附近的交火一直持续到晚上,红色的跳弹像烟花一样接二连三,事态却未如祁承淮所想那样逐渐平息,而是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期间有人持武器进入医院搜查,将一个被认为是对方间谍的当地人强行拖走,对方否认便被枪托打破了头。 那是祁承淮几十年人生里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远远比疾病危险而恐怖。 祁承淮想起那几天,能记起的是子弹从头顶上不时飞过,发出咻咻的声响,时不时还有炮弹在附近爆炸,震得房子一颤一颤的。 傅琛是被同样满身是血的王永宁背着进来的。他们停在难民营的一辆步战车被炮弹击中,内部爆炸,傅琛当时便在里面。 王永宁当时从西门口去找他,路上找了个掩体趴在地上,第一次感觉到死亡近在咫尺,心里又恨防弹衣为什么不再大些沉些。 傅琛送来时已经是深昏迷,各种措施都做了还是无用,祁承淮却希冀自己能有力回天。满身满脸的血污浸透了迷彩服,又浸透了手术间里的每一张手术巾,心电监护上的图示已经成了直线,他还在拼命的做心脏按压。 后来他才在厕所的镜子里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