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4节 (第1/2页)
另一个,不相信哥哥信自己说的是实话。
两个人,
说一套,做一套;
笑眯眯走近,走近……
然后,错肩而过——分道扬镳!
客客气气分开……
走过去老远,刘彻猛然觉得不对劲。
‘不对!到祖母这不去长信宫,反而走宫苑……这是专门来找阿娇! ’
胶东王反应过来,转回身,冲着胶西王渐远的模糊背影喊:“阿兄,阿兄,汝入宫……何为?”
大汉最俊美亲王的声音,优哉哉断续续地飘过来:
“邀……细君……”
“梁王叔之女,婉……”
“……昏礼……”
‘哎呀!梁王主明天成亲。刘端一准是来邀阿娇同赴观礼的。’刘彻一蹦多高,直骂自己昏了头,竟把这样要紧的事都给忘了。
‘刚才就该说定。唉,没脑子,没脑子!’
胶东王刘彻赶紧转向,急急忙忙往方才的游廊明轩赶……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
我承认
是玻璃心,
伴有轻度抑郁,
不喜欢听反对意见,因为影响情绪。
就是这样y(^o^)y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第72章 癸丑联姻曲之‘快板’
赶快也罢,
赶慢也罢,
终究,大汉的两位藩王谁都没能遂了愿。
晚餐时间,馆陶长公主告诉两个亲王侄子:梁王女儿刘婉结婚,阿娇出宫和自己先回长公主官邸,等与兄嫂汇合了再一同去梁王别院——也就是新房——观礼。
★☆★☆★☆★☆ ★☆★☆★☆★☆ ★☆★☆★☆★☆ ★☆★☆★☆★☆
谈起梁王主刘婉的婚事,在京都贵族圈眼里——怎么看,怎么透着古怪。
没人听说梁国的嫡王主订婚了啊?
作为窦太后爱子家的孙女,李王后的独生女和梁太子唯一的同胞meimei,刘婉王主一直是大汉上层数得着的优质婚姻对象。惦记这位贵女的人家多了去了;如果有眉目的话,没道理消息不传出来。更何况条侯周氏也是名门望族;悄没声息地略去所有流程,跳跃到迎亲成礼,这算怎么回事啊?
当爹的梁大王还在梁国,王主婉却在京都嫁人。宗正出头,窦家、长公主家加上大内少府具体cao办。
今天发请柬,大后天就成亲?!火烧眉毛似的。
可怜菑川王刘志,大老远入朝,进皇宫去参拜天子;坐垫子还没捂热呢,就给皇帝派上个主婚的差事——人都没见过,上来就cao办人生大事。
堂伯父和堂侄女,素昧平生的叔侄俩,头回碰面讨论的就是宾客名单?婚礼细节?
虽说皇帝既出人手又赠重金,替弟弟cao心侄女儿的婚姻,慷慨大方到人听人赞。可堂堂王主婚嫁……
有婆婆,没公公?
大伯子小伯子据说还在回京路上,不知能不能及时赶到。
老丈人不主婚,
丈母娘没来,
大舅子小舅子一概缺席?
前前后后,就见新娘子的姑姑、大伯还有姥姥家忙活了——别扭不别扭啊?
当然,无论私下如何非议,长安的贵家宦门明里上绝不会驳了皇家的面子。到正日子,下午,凡受到邀请的各色人等无不衣冠楚楚,携带贺仪,拖儿带女地赴会观礼。
亲弟弟嫁女儿,做jiejie的哪能不照应?
馆陶长公主一家到得比平常宾客早许多。王主姱不管心里怎么想,明面上都打起了精神,里里外外张罗。大表哥陈须也不得清闲,留在外院和窦家几个少君一块儿担负起招待贵客的重任——在各路皇亲国戚面前,宗正寺官员委实不入流,没人愿意搭理。
阿娇表妹是闺女家,轻省,啥也不必做。通常,未婚的亲戚家女孩会和新娘聊聊天,扯扯家常,以期宽解新人的紧张情绪;或者就梳妆打扮方面提个把建议,表示表示关心。
奈何馆陶翁主喜欢梁王舅舅,对梁国的表姐们却谈不上有多大的感情。在备嫁的楼阁中略坐了坐,与婉表姐寒暄几句,待到窦家的几位闺秀也到了,就寻个托辞出来了。
梁王在长安城内外的私宅不少。这所别院,馆陶翁主阿娇也是头回来,自然要四处逛逛。
才走没多远,后边就传来清脆的呼唤:“阿娇,阿娇!”
吴女官在后侧提醒:“翁主,王主妜……”
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闻言,含笑转身——果然,城阳家的表姐刘妜衣袂翩翩,盈盈而至。
“阿娇……”刘妜笑眯眯的,一来就拂开吴女官,挽住阿娇的胳膊。
相互问个好,王主妜就吵吵着要表妹答应帮忙,帮忙请人!
刚才在别院大门边数数,发现在京的亲王都到了。城阳王的女儿羡慕啊!
婚礼最要紧的是什么?
排场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客人的档次。不论别的,光凭那十多个皇子亲王在客厅中一坐,梁王主的婚事就算大大的成功。
想着过不到十天就是自己的好日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