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嫡出_第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2/3页)

场景,不禁噗嗤乐了,邱养娘道:“咱们大周也有不少姑娘家爱舞弄两下刀剑,不过都是平日玩玩闹闹的,真要上战场的话那葛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叫她去,更何况还是去打高句丽。”

    明玥颔首,“嗯”了一声道:“听四哥说,葛家去的是葛三公子。”

    红兰一时记起来了,便撇嘴说:“这位葛三公子可不怎么样,上回在大昭寺与裴家公子……”

    正说到这里,却见明玥微微蹙了下眉,红兰猛地想到当日之事,立即意识到自己多嘴了,忙咬着唇看了明玥一眼,不敢吱声了。

    邱养娘瞧见了,半句也没多问,只说道:“此次是皇上御驾亲征,听眼下这消息,多半会大捷而归。”

    明玥懒懒的翻了一页书,往靠枕上倚了下,叹道:“但愿吧。”

    半个月后,即八月底,皇帝派出的两路先锋营锐不可当,一鼓作气攻打至辽东城下,辽东城危在旦夕,眼看着就要被大周军攻下,然而,在这最后一刻,军情并没有如邱养娘料想的那般全军大捷,后方突然传来了让皇帝心惊的消息,——负责督运全军军需粮草的陈启民谋反了!

    皇帝这一惊可非同小可,因这陈启民不是旁人,正是大司马陈吉的长子。

    此人人脉甚广,且手下不少押送军需之人都是世家或达官子弟,皇上甚至疑心军中还有同谋,遂下令暗中调查。

    一时将士人心惶惶,而兵部侍郎斛律斯惊恐,偷偷带人逃跑,投奔了高句丽。

    当日夜里二更时分,皇帝不顾两路先锋营六千余人尚在攻城,秘密召集了诸将,命他们率军撤退,回师攻打陈启民,所有的军资器械、攻城之具、营垒、帐幕,都原地不动,遗弃而去。

    其时,两路先锋营正在攻城,急待后援,然皇帝带人撤的暗无声息,他们坚持到四更天,仍懵然不知大周全军已撤,此一战,三千名黑骑卫与另三千七百名骁勇男儿尽数陷于高句丽。

    这其中,便有洛阳裴家的裴云铮,镇州葛家的三公子葛庆之,以及京中阮家方十四岁的二公子阮子雅。

    ☆、第110章

    九月初三,大周军队撤回辽水以西,皇帝等不及回长安,便即刻在驿站派出两路人马,命其乘驿站的传车发兵讨伐谋反的陈启民。

    当月下旬,皇帝御驾抵返长安,立即又派了两支府兵出去,追攻陈启民。

    大司马陈吉率百官到城门外跪迎圣驾,为表忠心,决意大义灭亲,请命亲自带人去斩杀逆子。

    ——皇帝应允了他的请求。

    当日,朝臣分了两拨,俱在大殿上长跪不起。

    一拨是亲眷子弟在军中受了陈启民的蛊惑,归降于他,跟着他一起谋反的,众官在这里长跪请罪。

    这其中就有崔家四房里的二公子崔桐、郑家四房里的庶子郑渊、户部侍郎虞善基的儿子虞俨等,这些人个个脱官请罪,称其亲眷是深受陈启民蒙蔽,求皇上念在老臣们的一腔忠心,从轻发落。

    而另一拨,是以阮家为首,实际并不是长跪,而是得知至亲战死于高丽,哭得起不来了。

    ——尤其是阮家老爷子,差点儿一口气直接背过去。

    皇帝头疼无比,可到底心里有愧,赶紧下旨将数得上的几家一一封赏:阮家的老太爷本就已经是忠勤伯,如今便直接封为忠国公;裴家老爷的罪官之名得除,裴氏族中有为官的,几乎也都官升一级;而葛家因与皇家沾亲,遂比旁人更表现出了十足的忠心拥蹵之态,沉痛但恳切的表示,虽失了一子,但只要皇上有所需,葛家其余的男儿定也当义以死难,不做二话。

    皇帝十分感动,又因兵部侍郎斛律斯叛投了高句丽,而距长安不远的弘化郡郡守元文宫是斛律斯的亲戚,皇上很不放心,遂下旨将葛家老爷提为卫尉少卿,命其火速秘密赶往弘化,擒拿元文宫,并暗中接管弘化,统领了关西十三郡的兵马。

    虽则如此,但仍有人不够乱似的,趁机秘密向皇帝参奏毅郡王徐璟在皇帝御驾亲征期间,与各世家过往从密,恐有不轨之心。

    皇上闻言盛怒,斥言:“当此时刻,毅郡王正带领黑骑卫歼剿反贼、深入突厥腹地,九死一生,何堪尔等在此进献谗言,污人清名!廷杖伺候!”

    遂进言的二人各被赏了一百二十大棍廷杖,一个当场毙命,一个被打残了腿。

    这一年的秋冬,大周各地转乱不断,燕州也几遭小股贼匪攻打,虽都未成功,但城里人心不稳,各家开始悄悄囤积钱粮,姑娘们都不敢再轻易出门了。

    十月中旬,郑明珠那派人给王氏送了信来,说了两件事:一是说自己的病现下已大好了,叫王氏不必惦记着;二是说因葛家大公子葛从仪的夫人在去年冬难产故去了,葛家还是想从崔氏一族里娶一女为继室,如今已暗暗定了崔煜的小meimei,只等明年夏天崔二老爷袭了爵位后,两个姑娘同时出嫁。

    王氏看完信后便明白郑明珠的意思了,眼下葛家颇是受倚重,手里又有兵权,崔家的见地应是错不了,郑明珠心里还记挂着两个弟弟的婚事,想叫王氏早些给他二人也定下来。

    王氏原先就早有这个意思,只是前两年郑泽昭也不大,又是方入仕途,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