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十五个日日夜夜_第22章 大家都是诸葛亮,专业化必须带来社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大家都是诸葛亮,专业化必须带来社会 (第1/3页)

    下午2时20分,酉港公社党委会议室,座谈会继续进行。

    周立民:我们这次走访的都是1000元以上的富裕户,究竟你这个大队要全面达到这个水平,怎么才能达到。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呢?今年怎么做?明年怎么做?就是这样个目标,人人都要达到1000元,不容易呢!我们走访的都有这么几个特点,会经营,有技术,有本事,有本钱。从他们发展的项目来讲,多种经营的收入比田土收入要大得多。养鸡,养猪,养鸭,养鹅。金星大队陈忠范家里,养的rou猪硬睏一片方。养蜂,养鹅,都强。发展这些饲养业的首要条件,都离不开粮食。这些户,粮食都可以自给,还交给国家,交得最少的都有5000斤。你看而今专业户分的田土,他还不想让出来了。嗯!

    刘进秋:只有分离出来就好。

    周立民:怎么分呢?

    刘进秋:像马福喜那样的专业户,如果不种田,专门养鸭,他就省得添置这样的农具,那样的农具,专门养鸭,发展快些。国家给他一点粮食。棉花来讲,不是土里不得,而是在田里使劲使得大些。仔细研究土里呀,土里的文章比田里的还深些。人们以为田里比地里重要些。人们在钻研技术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搞点棉花专业户,把棉和稻分开,发展好些。对水面上,如果国家给些定销粮,让一定的人员专门养鱼种莲,保证对国家的贡献大。从现在看,专业户比小而全发展可能快些。我们公社的专业户、重点户收入大,都是因为种养业搞得好,真正专起来了。全社每亩纯收入,除开投工日,只有127元。

    周立民:经济要上去呀,光在田土上打主意是上不去的。

    范孝举:去年,我们全社人平纯收入1000元以上的只有马连舫和陈忠范,而他们的副业收入是主要的。陈忠范占57%,马连舫占74%。我们是从这两个专业户认识到的。所以,在全社狠抓人平纯收入1000元以上的专业户的扩大和发展。

    周立民:流通渠道要打通。像周达顺家里,养了那么多鸡,要给他找好销路。先不考虑田土调整。群众自愿的相互调整可以。我们的工作量是从发展多种经营下工夫。像我们湖区,有的是湖。大湖可以划块沙。港里,河里可以分段,湖里也可以分段沙。现在每亩水面只有10元收入,潜力还大得很。对周达顺家里,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他堂客养鸡,养兔,喂猪,收入2700多元。我们在富裕的基础上,做好工作,就可以尽快地联合起来。

    余进秋:光靠农村一点田土,要人平纯收入1000元,那是不可能的。

    周立民:算得到呀!全县人平1.4亩田土,收成再好,也只有150元,十年以后翻一番,也只有300元,怎么能达到胡耀邦同志提出的2000年达到每人纯收入1600元呢!技术很重要,加强智力投资很重要。

    熊正锋:现在致富的方向还不够明确。要大幅度的发展专业,有点不可能。还是以插好现有的田为主,发展养鸡、养鹅、养蜂等小型副业。我还想把折价队屋款,作周转资金投放下去,支持社员养牛、养羊。再就是总结几个重点户的经验,在全大队推广,鼓劲。还可以组织船队,搬运队。

    周立民:把田土的负担、上交减低,就有人要田土了。

    陈福初:不能光从田土里提留。

    熊正锋:还有一个东西跟不上去,干部的管理水平太低了。我们大队的社员不愿意插田,就是一个插几亩田,都可以搞下副业工。可大家都有种思想作怪:莫好事了别人,搞绝对的平均主义。你也插几亩田,我也插几亩田,大家都可以搞点副业工,这样心里才平衡。随你怎么搞,田里的负担再轻,都搞不过副业门路。

    廖自梁:现在就是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例如公社刘进秋书记要我大队养2500只鸡,都怕接得手,怕鸡瘟病。我想,要是搞拐了,我如何背得包起呢!我想在早稻秧田里大种榨菜,每亩收入有57元。群众就是作死力为到田里搞,好像都要把几粒粮食抓到手着,不然,收入还会减少。我们大队每人只有1.4亩田,人口还要增多,不抓副业,增加不了收入。

    周立民:我们是洞庭湖区,粮食的面积不能减少,贡献不能减少。要从其它方面想办法。从水里来讲,我们还没有入门。要叫群众认识,实践,要让专业户、重点户来影响,来带动。不能像过去那样规定,每人每户养好多只鸡,好多头猪。要让群众自觉地去做。我们的工作就是如何引导。让农民看到,共产党就是想尽千方百计让大家富裕起来。

    他说着,站了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