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1节 (第2/4页)
吴承禄苦闷的说道:“此事谈何容易?岂不说没有证据,再者这袁肃终归是大总统的侄子,这么草率鲁莽的行动,就怕会适得其反。” 于继芳唏嘘的说道:“什么适得其反呀。那位中央派来的赵大人都已经带来总统特令,换句话说就连大总统都不信任这位侄子。吴大人啊吴大人,你可知道这袁肃真实的底细吗?他自称是大总统的侄子,可是从来都未曾与大总统见过面,无非是沾了袁氏一族的姓氏,又借着镇压滦州起义一事,侥幸得到了大总统的认可罢了。” 吴承禄无奈的说道:“就算是侥幸得到的认可,那终归还是认可。正所谓血浓于水,万一闹出什么意外,到头来背黑锅的人还不是我。” 于继芳继续说道:“什么呀这是,您是不知道,自从大总统认了袁肃这个侄子之后,袁肃仗着大总统侄子的名义,在滦州一直不安分守己,大总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对这个小子大发雷霆。可见大总统心中已经后悔认这个侄子了。” 吴承禄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大总统的家事岂能单凭判断而定,更何况他原本就不擅长动脑子,自己又怎么可能看出这一层意思。 再次叹了一口气,于继芳摆出一副深沉的样子,他很清楚现在再埋怨吴承禄也无济于事,吴承禄的能力已经到了这个坎儿上,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当初没能提前看出这一点来。 “事到如今,袁肃这厮已成气候,实在是难办啊。” “那,于先生,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这黄毛小子胡作非为吗?”吴承禄着急的问道。 “倒也不是没有办法,为今之计,就看吴大人您有没有这个胆量了。”于继芳表情和语气一样,都显出十足的凝重。 “还请于先生明示。”一听到这里,吴承禄迫不及待的问道。 “袁肃这厮如今在山海关广收民心,其目的就是为了取代吴大人而做铺垫。事已至此,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吴大人还是一副踌躇难定的心态,此事再无回天之力。”于继芳郑重其事的说道。 “都到这个份上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这小子敢登鼻子上脸,那老子就跟他拼到底。”吴承禄气势汹汹的说道。 “很好,吴大人有这样的决心,那接下来就好办多了。当务之急,吴大人应该立刻调集兵马进城,然后火速包围赈灾总司令行营,先发制人将袁肃这厮扣押下来。”于继芳语气果决的进一步说道。 “这……这会不会太鲁莽了,兵戎相见可是大事,万一火拼起来,就算料定了袁肃也不好向上面交代呀。”吴承禄听完于继芳的话,整个人顿时又如同泄气的皮球一般,脸色满是忧虑顾忌之色。他在山海关任上这么多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最不喜欢的就是调兵遣将,自己的原则很清楚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近畿要地能不动武就不动武。 “我的吴大人,你刚才还说要跟袁肃这厮拼到底,怎么才一转眼的功夫又有这般顾虑?”于继芳简直哭笑不得,语气万分急切的说道。 “于先生,这里可是近畿要地,发生火拼当真是很难向上面交代呀!”吴承禄强调道。 “近畿要地,近畿要地!吴大人你可知道当初袁肃这厮是如何逼走了王镇守使的,这厮现在胆子是越来越大,他从来就没考虑过近畿要地不可轻易乱来。现在吴大人心中还有顾虑,等到袁肃这厮一切准备就绪,然后调兵遣将向吴大人您发难时,倒要看看是谁先挑事端。”于继芳声色俱厉里的说道。 “可是,就算把袁肃扣押下来,接下来又能如何是好?难不成就凭着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正x法了?总统特令上也说过,如果查证袁肃勾结洋人属实,那是要押送进京审查。更何况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纵然把他押送进京也没办法交代。”吴承禄说道。 “还需要什么交代,吴大人,你还打算交代什么呀?不管有没有证据,眼下吴大人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赶走袁肃,扣住他的人,押他进京审查,就算没有足够的证据也最起码可以让他不敢再打山海关的主意,不是吗?”于继芳语重心长的说道,说话时的语气就好像是一个教书先生在教导一个学童似的。 当然,如果单纯是帮吴承禄保住山海关的地盘和镇守使的职衔,这全然不是他的本意。 他所要的做的,就是要替昔日的旧主子王怀庆报仇雪恨。只要吴承禄能把袁肃抓起来,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太多,没有罪证可以捏造、伪造罪证,就算再不济也可以雇佣几个杀手在押送袁肃进京的途中干掉这小子。 至于袁肃意外身亡之事,如果能糊弄过去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就算糊弄不过去中央政府追究下来也是吴承禄的责任。对于他来说,吴承禄只不过是一个被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