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6/11页)

,发觉事情并不简单。在他的构想中,入秦行刺,欲求成功,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个是樊於期的首级,没有它,嬴政决不能相信燕国有修好的诚意,因而也决不会延见燕国的使者。樊於期的首级是入咸阳宫的进身之阶,没有它,一切无从谈起。但是,如何才能割下樊於期的首级呢?实在是一大难题。

    其次,他对自己的剑术没有把握,一刺不中,全功尽弃,个人的生死,固不足论,可虑的是必然引起嬴政的震怒,将以倾国之力,挞伐燕国,作为报复,变成自速其祸。所以,他必得有个在剑术上极靠得住的助手——这在他心目中已有人了:盖聂。

    而盖聂在何处呢?身为游侠,行踪不定,况且又是机密大事,不便公然访求,只有等宋意来了以后,托他去秘密寻访。也许很顺利,一找便着;也许踏破铁鞋,终无觅处。如果真的找不到,看来只有用秦舞阳;然而秦舞阳似乎只具血气之勇,遇到大场面会不会怯场?却还待考验。

    第三,便是那把用来行刺的匕首,要极精巧,便于隐藏,又要极锋利,一刺便死。求精巧、求锋利都还容易,要精巧而又锋利,却须千淬百炼,不是短期间所能完工的。

    总之,这三个条件,虽非可遇而不可求,却得好好摆工夫下去,强求不得。因此,他说:“太子,还有句话,我必得声明在先,自今而往,此身已非我有,随时可死。只是为了报答知遇,期于大事有济,并非存下必死之心,便可了事,事缓则圆,太子不可心急!”

    “是,是!”太子丹不暇细思,只惶恐地答道,“一切都凭荆卿做主。”

    有了这句话,荆轲放心了。“当然,”他又向太子保证,“我知道掌握时机,总得在秦国军队大举进攻以前,办好这件大事。”

    有了这句话,太子丹也放心了。所以这一席谈话的结果,彼此都算是相当满意的,于是话题转入轻松的一面。当谈到高渐离的筑时,太子丹仿佛突然想起了一件极有趣的事,微现诡秘的笑容,兴奋地向荆轲说:“我听说你极好音律,有个人希望你能赏识。”

    “哪一位?”

    “是我父王宫中的一位女伶官,鼓得极好的琴。我曾跟她谈起你,她愿意为你献艺。”

    “献艺之说不敢当。极愿领教。”荆轲欣然答说。

    “好的。我来安排日期,就在这两三天之内。不过,这女伶官生得极丑,脾气怪僻得很,不愿以真面目示人。这一层,得请你谅解。”

    “自然,自然。生得丑的女子,脾气怪僻的居多。不管她怎么样,我都尊重她的。”

    一言未毕,东宫的从人来报,说樊於期到了。太子丹自然离席相迎,荆轲为了尊老敬贤,也跟在太子丹身后,一起出室迎接。

    在精致的客室中,太子丹为双方通名引见,两人都恭恭敬敬地伏地行礼。

    拜罢起身,相互寒暄。两人都想细看一看对方,因而都是一面说着些久已仰慕的客气话,一面却很不客气地平视着对方,从上到下,毫无顾忌地打量着。

    在荆轲眼中,樊於期是可怜的——他予人的感觉,就像一头既老且病的白额虎一样,那高大的身躯,虬结的黄须和他的狮鼻海口,依稀还可以想见他当年叱咤风云的雄姿,但是,他的松弛的皮肤,迟钝的动作,特别是那一双忧郁而疲倦的眼睛,说明了他的英雄岁月,离他已经非常遥远了。

    这样一位人物,什么是他最好的归宿?荆轲不断地在想,却始终找不出一个自己可以认为满意的答复。

    “请入席!”东宫舍人来禀报。

    “请!”太子丹起身肃客,笑着问樊於期道,“犹有斗米之量否?”

    这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典故。廉颇虽老,一顿饭还能尽米一斗,rou十斤,披甲上马,犹可驰驱。樊於期知道太子丹激励他的意思,但是他也像廉颇一样,一为楚将,无功足录,对于统驭他国的士卒,并无把握,所以始终不敢自己请命,为燕国领兵御敌——而徒受太子丹的供养,不能建寸功以报,这也正是他日夜耿耿于心的一件事,因此听得太子丹的话,虽知是无心的一句戏言,却仍是惭愧得抬不起头来。

    太子丹自然明了他的心思,自觉失言,大为悔恨,但亦不便解释,只是对樊於期越发恭敬,借以表示自己仰慕的诚意。

    冷眼旁观的荆轲看在眼里,心中一动,等入席以后,找个机会,问道:“请教樊将军,暴秦灭韩破赵,窥燕之意,日渐明显,为今之计,燕当如何?”

    樊於期颓然垂手,低头答道:“樊某穷愁潦倒,百无一用,不敢与谋大计。一息尚存,所不能释怀者,只是不知何以报答太子的深恩大义?”

    “樊将军,莫如此说!”太子丹赶紧举酒相敬,“举世滔滔,只有你我深知寸心的隐痛,樊将军,我总算比你的境遇好得多——府上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