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历史小说作品全集(共10册)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3页)

    第一章

    西门外,前临官道、后临运河的接官厅,已收拾得焕然一新,门楣上结着簇新的红绸子彩球,院子里搭起了高大的席棚,棚下设着乐户伺候的鼓吹。厨下越发热闹,宿迁城里第一家大酒楼“醉好春”派出来的上下手,洗剥的洗剥,割切的割切,掌勺的掌勺,烧火的烧火,一个个满头大汗,忙得不亦乐乎。

    近午时分,知县张华山鸣锣喝道,来到了接官厅。这位县太爷,向来架子极大,下了轿向站班的县丞、主簿、典史这些僚属,略微点一点头,随即问道:“马老爷呢?”

    马老爷是驿丞,专管公文驿递、官员迎送,当差极其巴结,问他要车、要马、要伕子,总是一迭连声地回答:“马上有,马上有。”正好又姓马,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了他的外号。

    张华山一县之主,不好意思叫驿丞的外号;那专管公文出入、俗称“四老爷”的典史王通,性好诙谐,又与驿丞最熟,可就不管了,拉开嗓子大喊:“马上有!马上来啊!大老爷驾到啰!”

    “马上就来,马上就来!”马驿丞正在亲自动手挂一幅画,一面回答,一面放下钉锤,赶了出去。

    在台阶上迎着知县,兜头一揖,还来不及报告,张华山先开口问道:“都预备好了?”

    “都好了!”

    “筵席呢?”

    “厨子已经来了。‘醉好春’八两银子一桌的海味席。另外是三两银子一桌的便饭,两海碗、四小碗、四个碟子,一共五桌——听说这位按院大人带的人不多,一定够了。”

    “按院大人”是指巡按御史。那是大明朝特有的官制,论品级,正七品的官儿,与知县一样;论职权,可就天差地远了——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气派惊人,所到之处,无所不问,无所不管,大事奏裁,小事处决。府、州、县地方官的前程,全在他的喜怒之间,所以听说“按院大人”出巡,无不惴惴然捏了一手心的汗。

    张华山却不大在乎。他从中了举人,在吏部花了钱,选出来当知县,在宿迁七年,就不曾见过不受贿的巡按御史。多接待一次“按院大人”,不过老百姓多倒一次霉,供应不妨奢华,红包尽管丰厚,却亏不到他的私囊,只要在上下两季征收钱粮时,加派及浮收一个虚头,就有了着落。虽然这是位新到任的巡按,但天下乌鸦一般黑,他不相信黑眼珠见了白花花的银子会不动心。

    倒往往是巡按的随从,常有一个招呼不到,故意挑剔的,所以张华山特地叮嘱驿丞:“千万不要顾上不顾下,眼光只放在巡按身上。须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大老爷请放心。这差使我办了不止一年了。”马驿丞拍胸答应,“包不误事!”

    “不误事就好。”

    “是!”马驿丞恭恭敬敬地答应,“决不敢误事!”

    张华山许了个心愿,作为激励:“等我把这尊‘神道’安安稳稳送走了,我有好差使派给你,调剂调剂。”

    “是!谢谢大老爷。”马驿丞单腿着地,恭恭敬敬请了个安作为道谢。

    把这些话交代过了,张华山到厅上来休息,他的僚属们都起立让座。“怎么?”他视线扫过,诧异地问道,“孙老师还不来?”

    孙老师是县里的学正——学官都称“老师”,俗名“豆腐官”,最清苦不过。

    张华山口头上恭敬,心里却看不起孙老师,认为当学官的,都是没出息的人。不过巡按莅境,一县大小官员,都该来迎接,缺一个不妥,所以这样问一声。

    “孙老师可怜巴巴的。”王通说道,“一共两名‘轿班’,倒走了一双,大毒日头下,从城里走了来,自然慢了。”

    “轿班怎么走了呢?”

    “欠人家三个月工钱,豆腐都没的吃了,不走何待?”

    “唉!”姓何的主簿叹口气说,“仕途上荣枯如此不同!说起来孙老师与新任按院,还是乡榜同年呢!”

    “什么,什么?”张华山睁大了眼问道,“你怎么说?”

    看他这样的神情,何主簿倒是一惊,只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回想一下,没有什么错啊!

    “我是说,孙老师与新任按院是乡榜同年。”

    “真有这话?”

    “孙老师亲口告诉我的。”何主簿又加了一句,“他是方正君子,谅来不会胡吹。”

    “嗳——”张华山埋怨似的,“你不早说!”接着大声喊道:“来啊!”

    贴身的家人就在他旁边,但要摆官派或者表示将要交代的事十分重要,非这样喊不可。

    “喳!”家人张升也用同样高的声音答应着。

    “派我的轿子去接孙老师。快,快!孙老师年纪大了,不要在路上中暑昏倒,那可是不当耍的事!”

    “喳!”张升又答应一声,伛偻着腰,疾趋而出。

    轿子怕大太阳晒,就停在席棚下;轿夫找不到——他们知道一时不得进城,偷闲躲到凉快地方赌钱去了。等找了来,张华山已忍不住发脾气,“混账王八羔子”地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